李白是唐代伟大的天才诗人对吗 李白是怀才不遇的诗人吗( 二 )


但李白仍不忘为国效力,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其《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空余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等诗皆表达了他有如贾谊般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歌中也常有期盼被召回的情感表达,例如《流夜郎赠辛判官》言“我愁远谪夜郎去,何闩金鸡放赦回”,而当他被赦归时,便发出了“朝辞白帝彩去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无限畅快之语 。
李广一生与匈奴的对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先死单于”的爱国情怀同样极大地影响了唐代诗人,每当边关危急之时,唐人总希望有像李广那样的将领来镇守边关,保卫天下安定 。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天才诗人对吗 李白是怀才不遇的诗人吗

文章插图
汲黯之所以能为后人所敬仰,与其超出常人的政治责任感和忧国情怀是分不开的 。因此,唐代文人常在诗文中用汲黯之典,以表达他们对像汲黯这样时刻关心国家安危的正直之臣的敬仰和怀念,希望有汲黯这样的社稷之臣来挽救国家危亡,例如上文所论及的杜甫《奉寄高常侍》一诗 。此外,武元衡的《长安叙怀寄崔十五》:“李广少时思报国”、杜甫的《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汲黯匡君切”等诗也都颂扬了李广、汲黯等人身上所具备的髙度政治责任感和浓烈爱国情怀 。而以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也从贾谊、李广、汲黯等人身上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撑,坚守着心忧天下的忧国忧民情怀 。
二、坚定理想信念 。贾谊、冯唐、李广、汲黯等人尽管都遭受了贬谪或者不遇,但他们终其一生也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而是以百折不挠的信念和意志来支撑对理想的艰难求索 。他们身上所具备的这种坚强人格,也深刻地影响到了唐代文人,激励唐代文人们不管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遭受贬谪、不被重用、仕途坎坷固然会对文人产生巨大的挫折,然而许多文人却能从贾谊、冯唐、李广等先贤身上获得精神支撑,学习他们为追求理想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以杜甫为例,尽管旅居夔州时,杜甫已经步入晚年,并且多病,但这并没有到他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留恋,希望通过自己或者他人的努力来力挽颓居,定国安邦 。因此他在《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说:“冯唐虽晚达,终觊在皇都 。”期盼在年老之时仍然可以得到荐用,为国效力 。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天才诗人对吗 李白是怀才不遇的诗人吗

文章插图
柳宗元亦受到了屈原、贾谊等怀才不遇人物的激励,成了穷且益坚的人格范本 。柳宗元一生仕途坎坷,因为永贞改革失败被贬永州长达近十年,时永州荒僻,生存环境艰苦,加上政敌的一再迫害,生活过得异常悲苦,他在写给京兆尹许孟容的书信中这样自述道,“宗元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神理既罚,又不能即死,犹对人言语,饮食自活,迷不知耻,日复一日 。”穷苦如此,柳宗元想要继续追求己之政治理想的难度可想而知 。
遭受贬谪长达九年,柳宗元对此虽然也有过哀叹、抱怨甚至迷惑,他在《闻籍田有感》中曾以贾谊自比哀叹不遇之情,但却并没有因此动摇自己追求政治理想的坚定信念,而是积极学习屈原、贾谊等人“虽九死犹未悔”的高尚人格精神,他在被贬后写下的《吊屈原文》中表达了对屈原“穷与达固不渝兮,夫唯服道以守义”高尚人格的敬仰,也显示出了他自己对理想执著追求精神的认同和坚持,以及不畏艰难的坚定信念 。
他在《许京兆孟容书》中言:“自古贤才人士,秉志遵分,被谤议不能自明者,仅以百数”,认为自古以来的贤才之士,被他人谤议陷害却最终没能获得昭雪的只占少部分 。并列举了贾谊、邹阳、韩信、董仲舒、韩信等人的例子,这些人虽然遭受过谤议、怀才不遇的经历,有的甚至惨死,但却最终获得了世人的认可:“韩信伏斧鑽,终取将相;邹阳狱中,以书自治;贾生斥逐,复召宣室……董仲舒、刘向下狱当诛,为汉儒宗 。”因此希望像贾谊能像贾谊那样,虽然遭受斥逐却能得以复召宣室 。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天才诗人对吗 李白是怀才不遇的诗人吗

文章插图
贾谊等贤者人生经历和人格精神的激励,使柳宗元坚信“贤者志于今,必取贵于后 。”因此他在被贬的穷困期间,仍存“兼济天下”之心,心忧百姓 。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言“仕虽未达,无忘生人之患”气常兴利除弊,为百姓谋福,不仅如此,柳宗元还常以著书立说的方式来关心国家政事,阐明自己的政治见解和主张,如《贞符》等篇目 。从柳宗元为追求理想百折不挠的品格和行为中,不难看出贾谊的影响,贾谊在被贬长沙后仍怀忧时悯世之心,虽远离京城,但常以上疏的方式向汉文帝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希望自己的政治理想能够得到实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