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智力”的理解
真正内涵:一个人的力量来自于哪里,来自他高贵的品质、完整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和充满创造力的思想 。
感觉训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 。
四、什么是“爱”和“独立”
爱是土壤、是阳光、是儿童成长的一切 。
“教”孩子可能是奴役孩子 。因为你怕弄脏了卫生,你怕麻烦,你代孩子所做的一切不是“爱”,你剥夺了孩子“体验”和“学习”的过程 。
爱是让孩子走向独立 。这种独立不仅仅是身体“行动”上的独立,更重要是“思想”上的独立 。
五、关于“独立”的理解: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趋于独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阻止了他,那么对这个人就没有了自由,也没有了独立 。没有独立也就没有了真正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 。
六、关于“自由”和“独立”的理解
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独立程度来使用自由,而这一切基于一个条件:当他是孩子的时候,父母给予的爱和自由是一环接着一环的 。
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后代造就成为强有力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立和自由的人 。
自由不是条件而是品质 。有了这样的品质才能作为人而存在,才不会在思想和意识上丧失做人的权利 。
七、“自由”与“纪律”内涵:
自由: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给予孩子充分认知的自由 。由这种自由,他才能最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够去认知、认识 。
纪律误区:平常意义上的纪律的“典型形象”,就是比较听老师话,安静的坐在那里,不活动 。
纪律内涵: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 。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当你是自己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守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了 。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称之为纪律 。
反思:我们“爱”错了吗?
家长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和爱着自己的孩子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牙牙学语之际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 。在亲戚朋友面前,以自己孩子会背多少古诗、多少才艺而喜形于色!用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灌输”自己的主观认识 。以怕弄脏了、怕麻烦等等借口剥夺了孩子“体验”和“感知”的学习机会,以命令式或者威胁式的语言规范孩子的思维和言行 。
【爱和自由孙瑞雪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
推荐阅读
- 雏菊最佳搭配方法 菊花茶和什么搭配着喝效果最好
- 南宁space酒吧消费价格表 南宁酒吧消费价格表
- 茅台王子系列酒图片及价格,茅台王子酒的图片和价格
- 鲨鱼记账和随手记哪个软件好用,鲨鱼记账和口袋记账哪个好用
- 浙江自然博物馆24小时博物馆开放时间 浙江自然博物馆开馆时间和闭馆时间
- 白杨具有什么特点和品质 白杨的特点和品质简述
- 黄豆和螃蟹能一起吃吗 黄豆和螃蟹可以同食吗
- 排骨和花生怎么炒好吃,排骨和花生米一起炖汤有什么好?
- 核准制和备案制啥区别 3个方面了解一下
- 火龙果和洋葱能一起吃吗 火龙果和洋葱能否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