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来看,上述多样化的智能教育产品或许有助于老师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针对性备课、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科技的介入革新了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和覆盖范围,并不断催生出新的教育形态 。然而,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赋能教育的同时更要避免副作用的“发作”,尤其在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问题上 。
专家
相关部门应严惩违规采集使用数据的企业
科技助力教育、教学管理的边界在哪里?无形之中,科技赋能教育监管是否也演变成一种监控?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合规业务中心主任李翔认为,老师想要了解学生动态、掌握学生作业等完成情况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科技硬件设备本身作为一种现代工具,具备着很强的“越界性”属性,尤其是“输入型设备” 。他解释道,具体而言,智能纸笔一般是通过校方或老师发放给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家长)很难第一时间获取该消息或者做出明确授权,基于未成年人有限的认知也很难对“智能纸笔”做出清晰的认识 。
其次,智能纸笔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及学生的敏感信息 。因此,在征得学生监护人明确同意,并证明具有充分必要性后,才能视为构成使用智能纸笔收集个人信息的条件,否则,商家和校方之间单纯的“商业行为”将有违前述合规性要求,也将会对包括未成年人本人在内造成不特定的影响 。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也表示,对学生笔迹的实时上传、分享实际上已构成一种变相监控,会对学生心理造成明显压迫感,不仅违背了未成年人教育方式,也是对学生隐私和人格尊严的粗暴侵害,严重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精神 。
那么,学校在开展教学管理数字化、引入智能硬件产品提高效率的同时,需要注意什么?广东民建会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张雯闻表示,其中最关键的是数字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 。比如收集哪些数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收集数据、有什么权限对数据做什么样的分析、数据储存的安全机制等,均是应用此类产品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同时,她认为,相关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惩违规采集使用数据的企业 。
毫无疑问,智能教育硬件研发都应该是以实现更好的教育为出发点,真正发挥科技对教育的赋能作用,并规避其中风险 。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家勇向南都采访人员所表述的,“智能教育产品不仅要做到技术创新,更应该关注教育伦理、科技伦理,不能过于任性 。”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李梓毅 实习生 曾晓茵
【智能手写本是什么意思 智能手写本是什么】南都采访人员孙小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推荐阅读
- opporeno128g有绿色吗 oppo智能手机还有其他颜色选择吗
- 拔智齿后疼么 拔智齿后疼么?多久能好
- 小米体重秤校准归零
- 小度和小度pro区别
- 小度要一直插电源吗
- 缤智隔音差怎么处理? 缤智隔音差怎么处理
- 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机器的区别 如何区别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机器
- 智慧生命体yoyo是什么
- 智能电视怎么看直播
- 一岁前宝宝如何进行智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