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00字 202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七篇( 二 )


所有立足于传播知识的媒体、自媒体,面临的困境是类似的:有趣而且“浅显”的知识总是很容易被发掘干净的 。科教频道刚开播的时候干货满满,没过几年就开始把历史当故事讲;等几个主讲人把大家熟知的几个朝代反反复复讲了n遍的时候,科教频道已经没几个跟科教有关的节目了 。
你第一次看到知乎上有人用球把平面压弯来表示引力引起时空弯曲,告诉你旋转两圈回到原地代表自旋1/2觉得好新鲜,但是几年过去再看到这些就腻味了感慨越来越水 。道理是一样的' 。
202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千古名句,其中不乏有很多美丽的诗句,我们后来人却并没有认真去品味,甚至都不曾去用心研读过,许多人对于诗词的理解,可能只局限于教科书之中,且知晓的也仅仅是教科书中记录的那寥寥几篇,甚至学生们认为,古文毫无意义,十分无聊,种种表现,都反映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知之甚少,让人担忧 。
现在人们喜欢在电视上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仅仅也是打发一下闲暇时间,央视应该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想到要办一场《中国诗词大会》的,它让人们了解到古文诗句的强盛,让人感受到诗词之美,也让人们重新感受中国诗词文化蕴涵 。
在这个网络语言横行当道的年代,中国的诗词文化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我们是时候该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投身于诗词的海洋,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意境之美 。
202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5
制作第_季时,颜芳和她的团队整整工作了600多天,修改了20多版 。20__年《中国诗词大会第_季》曾获得第_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综艺栏目奖 。
为了第_季更进一步,制作团队在20__年又付出了更多努力 。

创新不易,靠的是电视人的觉悟,为电视人的志气而战 。作为国家电视台,也有责任去担当 。阚兆江说 。
第_季的时候出题范围局限在唐宋,第_季入选节目的诗词则从《诗经》到毛爷爷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文学史 。
内容设置是《中国诗词大会》最大的难点 。作为一档大众电视节目,诗词太简单和太难都吸引不了观众,必须做到熟悉又陌生,不能离观众太远,也不能离观众太近 。
比如有一道题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说的哪个节日,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在说重阳节,这时候观众就会有知识上的满足感,能把观众黏住,让他有参与感,形成一种与节目与选手的互动 。
202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6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数不清的成语,各式各样的字词和从古至今人们都喜爱的诗、词,都是我们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我国为了将这些智慧传承下去,举办了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谜语大会、诗词大会等 。这次,我就观看了诗词大会 。
周五晚8点,诗词大会准时开始了,我拿着本子,准备跟着选手们一起答题 。我跃跃欲试,看我能答对几道题 。
这次参赛的选手有单计环、吴空、李四维、顾世宝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四维 。
李四维非常厉害,他能背一万首诗,自己还创建了一个诗社,非常牛 。他答的是4号题,对于他来说,简直轻松到不行 。我却答出不了多少,总是“摔跤”,跟不上他的节奏 。最终,他以答对8题就一百八十多高分夺得了和上期擂主李子琳挑战的机会 。
激动的擂主争夺赛开始了,首先是根据图来猜出诗句 。第一题开始,图慢慢地显现了出来,是一个人,举着一杯酒在月亮底下……我正想了《月下独酌》 。却紧张到蒙了,忘了是其中的哪一诗句 。李四维却从容按下抢答键,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来,慢了半拍 。
但是了李四维在第三题失误了 。原本答案是“自称臣是酒中仙”,李四维却说:“自言臣是酒中仙”,一字之差,将分数拱手让给了李子琳 。
李子琳收到了“意外礼物”后,愈战愈勇,连续答对3题,反超李四维 。李四维也不甘落后,最后反超,夺擂成功!
看完了这个节目,我感慨万千,在几十道题中,我只答对了十七道 。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202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7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 。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 。寒假期间,我带着孩子看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对节目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深深感到震撼 。
儿子今年上二年级了,平时,我总会带着他读些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能让孩子领略到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孩子很多做人的道理 。赛场上出现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出现的频率很高,画面呈现文字时,选手快速抢到答案,我家孩子迫不及待地拿起手中的笔写诗句 。参与到其中,还不住地赞叹:真是高手,画面刚出现一半,就猜出诗句了,他们积累的诗句,最少上千首 。孩子一个劲地羡慕 。我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可以这样优秀,但是必须每天坚持诵读唐诗宋词,把朗诵作为一种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出彩 。孩子一边看,一边鼓掌,还认真听两位教授的经典点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