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的意思全解二年级视频 登鹳雀楼的意思全解( 二 )


2.指导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
师:现在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师带读)
3.指名读,师评价 。
4.感受快节奏的韵律(可拍手打节奏读)
5.自主发挥多种古诗读法 。
师:同学们,除了可以拍手读,还可以怎么读古诗?你们知道古人读古诗有着什么样的动作?(摇头晃脑)
6.古诗除了可以读,还可以唱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
第一遍我们洗耳恭听……
第二遍 轻唱,轻轻的看着字……
第三遍,可以把声音稍稍放出来,但是唱的时候我们要关注到古诗 。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要教师范读为先,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读出古诗的停顿和抑扬顿挫 。
四、读出画面
1.古诗韵律美,画面也美 。一句诗就是一个画面,读诗句,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出示:白日依山尽,齐读
师:读到这句诗同学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师板画 “群山”“白日”)
2.欣赏“白日”
拉近镜头,仔细看看这太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啊?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太阳紧紧的挨着群山,课文中把快要落山的太阳称为?(白日)
突出重点词语读:白日依山尽
3.引导体会“依、尽”用词的贴切
师:太阳是慢慢地、慢慢地挨着群山往下落,所以”依“字要读得再慢一些 。男生起:
突出重点词语读:
白日依山尽,依—山—尽
师:现在太阳完全落下去了,男生起 。
突出重点词语读:白日依山尽,依—山—尽

4.感受黄河气势画面 。
现在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师:这位同学看见了黄河水浩浩荡荡向大海奔流,王之涣也看见了黄河水浩浩荡荡的向大海奔流,你能读出这种壮观的景象吗?
师生评价读:
生:黄河入海流 。
师:黄河水真是滔滔不绝啊!
生:黄河入海流 。
师:这一景象真是壮观呀!(起)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读,感受这种壮观的画面美 。
5.想象画面美读 。
退潮式朗读:白日依山尽,依山尽 依山尽
涨潮式朗读:黄河入海流 。入海流 入海流
6.此时此刻,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他想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读诗句 。
齐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现在,请你再读读上下句,这个“欲”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老师在这个字旁边做了一个批注,你们也学学老师,在课本上把不理解的字词做上批注,做笔记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
师:“欲”字在这里是想要,那么诗人想要什么?
师:想要看到更远处的景物,那么想要看的更远,就必须要怎样呀?
师:对,站得高看得远,想要看得更远,就要更上一层楼 。
7.二部交替读:
师:我们来二部交替读 。男女生一起 。
设计意图:借助了多媒体资源,利用各种直观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体会诗歌的含义 。
五、熟读成诵
1.描述情景读:(配乐)
师:诗人王之涣来到了鹳雀楼,他看见: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师:登高望远是件多么愉快的事,王之涣不禁吟诵起来: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2.引导背诵 。
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诗因楼出,楼因诗名 。让我们牢牢记住这首广为流传的古诗吧!
填空背诵 。
师:大家在背诵的古诗的时候也要注意这首古诗的韵律美,大家可以一起摇头晃脑的背一背 。(起)
3.语用实践环节
(1)这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最后两句诗(齐读),也是因为它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齐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千古名句,它不光运用在登楼上,还可以用在学习上、工作上等许多地方,用来鼓励自己或别人 。
(2)语用实践读 。
设计意图:我们的常说要让学生“活以致用”,创设两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补充,一方面是检验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