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从傅宗龙到孙传庭·大明王朝的最后决战( 四 )


但闯王的头衔这会就到了李自成的头上 , 高闯王好不容易没了 , 又跑出来一个李闯王 , “破山中贼易 , 破心中贼难!”这腐朽的统治才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 但这么下去大明社稷不保啊!
在杨嗣昌“四正六隅 , 十面张网 。”行动之下 , 李自成最后被孙传庭和洪承畴堵在了潼关的南原 , 一仗下来这李自成就剩十八个人逃进商洛山 , 此时战斗终于告一段落 。
孙传庭?入狱
这孙传庭和杨嗣昌关系不好所以跟崇祯皇帝关系也不好 , 因为杨嗣昌是崇祯皇帝最宠爱的臣子因为这杨嗣昌不仅有孝心而且听崇祯皇帝的话 , 还横有见识 , 胆略 , 更重要的是不管崇祯皇帝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 他都听 。
这孙传庭一心为国 , 杨嗣昌想按照自己的计划围剿农民军 , 他的知道这杨嗣昌的办法不是长远之计 , 反而会把百姓弄得更惨 , 是瞎折腾 , 所以孙传庭在陕西就不按照他的计划行事 , 结果杨嗣昌就气 , 孙传庭据理力争 , 杨嗣昌理亏 , 但是从此和孙传庭结下杠子 。
后来清兵入关 , 这崇祯皇帝就找洪承畴和孙传庭进京,后来就要把他们留在京师地区 , 这孙传庭说自己手下的士兵都是陕西秦地的士兵 , 让他们远离自己的妻儿老小 , 只会使得他们非哗即逃 , 军心不稳 , 这样的军队怎么打仗呢?
传庭曰:“秦军不可留也 。留则贼势张 , 无益于边 , 是代贼撤兵也 。秦军妻子俱在秦 , 兵日杀贼以为利 , 久留于边 , 非哗则逃 , 不复为吾用 , 必为贼用 , 是驱民使从贼也 。安危之机 , 不可不察也 。”嗣昌不听 。传庭争之不能得 , 不胜郁郁 , 耳遂聋 。
——————明史.孙传庭传
作为皇帝言听计从的"奴仆"杨嗣昌当然是不听了,最后孙传庭据理力争,但杨嗣昌就是不听 。
这孙传庭也气 , 第二年 , 皇帝派传庭去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 , 传庭上书请求朝见 。杨嗣昌以为传庭要扳倒自己 , 就喝令其人把奏疏还给孙传庭 。孙传庭更气 , 就上书称病请求离任 , 说什么就是不上任 , 杨嗣昌又说他假生病 , 皇帝于是发怒 , 认为这是抗旨 , 把孙传庭打入大牢 , 这一待就是三年 。
孙传庭的顾虑?前车之鉴?(隋炀帝之死)
隋朝末年,隋炀帝见天下大乱 , 颓废了 , 干脆撒手不管 , 要去江都(今扬州) , 就带着保护自己的十万(一说 , 仅万余)骁果(骁果是这支军队的代号 , 有骁勇果敢之义)去了江都 。
这骁果大多数都是关中人 , 他们并不知道此行 , 隋炀帝就再也不想回长安 , 也不想回洛阳 , 到了江都这些骁果才知道不回去了 , 这些效果都是人啊 , 都有家庭 , 都有爱的人 , 他们怎么肯舍弃自己的家庭呢?所以这骁果的士兵有不少头头开小差 , 跑了!
后来隋炀帝认为不就是没女人嘛 , 他就让江都里所以未婚的女子都嫁给骁果 。
大家都弄得不高兴 , 再加上这隋炀帝此时彻底崩溃了 , 每天醉生梦死 , 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 , 这就是善于走极端 , 人们都看不到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 这时军队就要哗变了 , 最后这些骁果连同骁果的将领们 , 造反 , 围住了隋炀帝 , 最后死于兵变 。
第四章前言-乱世人不如太平犬!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 生民何计乐樵苏 , 
凭君莫话封侯事 , 一将功成万骨枯” 。
风暴来临前 , 大明王朝的最后决战!
回到大明末年 , 这李自成击败傅宗龙和汪乔年后围攻开封城 , 这李自成想炸开开封城墙 , 这是有无数成功先例 , 而且在世界范围都很流行的破城破敌之策 , 通过挖地道 , 在敌人阵地下塞满炸药 , 然后 , 轰隆一声……甚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 。后来这些挖地道、填埋炸药的士兵有了一个称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