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00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心得5篇( 二 )


昨天又读了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日子里,没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经历,没体会过以那些以主人公为代表的那一代人的生活,也从没想到过那种苦难,但最令我震惊的是他的精神,在种种生活苦难的压迫,他是那么地顽强,挣扎在生活中,他没有什么理想,仅仅是为了吃饱穿暖、几口窑洞还有他的爱情!!他付出了汗与血,他得到了一定回报 。他有能力让父母住上崭新的窑洞,但天意弄人,却给他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他的'亲爱的走了,悲哀的结局!我们能说什么!沉默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心得三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那么人性里的自卑并不可怕,为理想而拼搏的路上,有这样的自卑陪伴,我们并不会失落,只要正确的面对它,转为坚强的动力,那么,自卑中的所得都是胜利和拥有的感觉,自卑里的坚强都是催人奋进的凯歌,战胜自我,自卑也坚强!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在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
在初中阶段,我粗略地阅读过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在这本名著里面有一个人物叫孙少平,他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我能从孙少平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吃得苦上苦,方为人上人”的劲儿 。我也同样是生长于农村,能够感受到农村生活里面各种纯朴的元素,但在农村里面有志气的人总会让人们赞赏有加 。也许,这就是我能把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记住的原因 。再次拜读经典《平凡的世界》时,我的感受大有不同 。细细品味三部《平凡的世界》,我发现里面的环境描写很有立体感,虽然时代不同和地域不同,但我似乎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但人也可以作用于环境 。虽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孙少平依然体现出充足的正能量 。

孙少平是呼吸着黄土高原的气息长大的,但他还吮吸着人类精神的精华而成长的 。比如,在高中时他曾读过很多书籍,其中的一本《红岩》也是很励志的 。正如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刘铁芳教授说的“以阅读开启心智” 。可见,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的阅读修养提高的重要因素 。孙少平虽然他生长于农村,但他热爱读书的习惯和其良好的阅读修养对他的人生影响非常大 。他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也是有志气的人,更是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 。
孙少平告别黄土高原要到一片喧腾不安、充满无限活力的煤闻名四方的铜城 。没有人给他送行,但他并没有因为无人送行而怅然若失,相反,他的内心弥散着欢欣而温馨的情绪 。因为他懂得自我疏导法,具体体现在于自我激励法 。如,他把晓霞送给他床单作为纪念品,还有一个破提包激励自己 。他还体现在善于使用注意转移法 。如,当他住进一孔窑洞时,没有床铺,也没有知心同伴,甚至会受到富家子弟的冷嘲热讽 。然而,孙少平却只是自己在床边木然地坐了片刻,便走出这间闹哄哄的住所,一个人到外边 。另外,他懂得用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 。如,深陷困境时他引用了列宁说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 。”在最危险的时刻,应该像伟大的贝多芬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会使我完全屈服!”因此,无论结果如何,他坚也绝对不会回家去 。在贫穷的环境下成长,孙少平把大亚湾的矿区看作是一个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地方,一个令人振奋的生活大舞台 。
孙少平的坚强、励志和信念一直激励着我,也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心得四
早就听说《平凡的世界》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一直没有时间拜读,就着这几天工作报道前比较清闲的时间读了一遍,给了我非常震撼的印象,看的我热情澎湃 。
《平凡的世界》在我看来描写的是一部血泪奋斗史,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勤勤恳恳的努力着 。
故事的主人公,孙家的两个孩子,孙少安和孙少平,为了家庭,为了自身价值的实现,在_前后至改革开放这段新中国成立后最为动荡的年代,坚守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
少安是典型的善良的农民的代表,创业失败后仍然不拒绝当初嘲讽他的乡民的求助,我很喜欢他也很崇拜他 。但是对于同样出身农村的我,或许我在家同样有个哥哥照顾,同时自己刚刚工作,对少平的遭遇以及他的奋斗史同样的拜服,如果说对少安更多的是崇拜、是欣赏,那么我对少平更多的是视他为我的榜样我的将来,当然不是模仿他去当揽工汉,而是要模仿他的精神他的劲头,要向少平学习,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不能忘了学习,不能让自己堕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