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翻译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翻译臣之( 二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翻译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翻译臣之】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 。"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 。"
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 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 。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 , 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 。"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 , 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
子义听到了这件事,说:“国君的儿子?。那坠侨獍?,尚且不能依赖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劳绩的俸禄,并守住金玉之类的重器,何况做臣子的呢!”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翻译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翻译臣之

文章插图
《触龙说赵太后》注释1、太后:帝王的母亲,这里指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 。
2、新用事:刚刚掌权 。用事:指当权,掌管国事 。
3、急:加紧 。
4、求救于齐:向齐国求救 。于:向,介词 。
5、必:一定 。以……为:把……作为 。
6、长安君:赵威后的小儿子,封于赵国的长安,封号为长安君 。
7、质:人质 。古代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 , 叫“质”或“质子” 。
8、强(qiǎng):竭力,极力 。
9、谏:古代臣对君、下对上的直言规劝 。
10、明:明白地 。
11、左右:指赵威后身边的侍臣 。
12、复言:再说 。
13、令:让,使 。
14、唾:吐唾沫,动词 。唾其面:朝他脸上吐唾沫 。
15、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 。
16、言:说,是“言于左右”的省略,“左右”承前省 。“言于左右”是“对太后的侍臣说” 。
17、见:谒见,拜见 。
18、盛气:怒气冲冲 。
19、揖:应为“胥”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触龙见赵太后章》和《史记·赵世家》均作“胥” 。胥:通“须”,等待 。
20、入:进入殿内 。
21、恣:任凭 。
22、使之:支使他,派遣他 。前“之”,助词,不译;后“之”,代词,代长安君 。
23、约车:套车 。约:捆缚,套 。
24、乘(shèng):量词,古代一车上马叫“乘” 。质于齐 。质:作人质 , 名词活用为动词 。
25、子义:赵国贤人 。
26、犹:还 。尊:用作名词 。指尊高的地位 。
《触龙说赵太后》赏析《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开篇就描绘了一个气氛极为紧张的局面:赵君新亡 , 秦兵犯赵赵求齐助,齐要长安君作人质爱子心切的赵太后不肯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严词拒绝了大臣们的强谏,并声称“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
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情况下 , 触龙的谏说显然要困难许多 。他深知要能说服赵太后,就必须让她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然而,若从正面去讲道理 , 则将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自取其辱 。因此,必须顺着太后溺爱长安君的心理因势利导,巧说妙谏 。
在争取到面见太后机会后,触龙先用缓冲法关切地询问太后的起居饮食,并絮絮叨叨地与她谈论养生之道,使本来“盛气而揖之”、戒备心极强的“太后之色少解” 。这样,就从感情上消除了太后的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 , 为进谏的成功拆除了第一道屏障 。接着 , 触龙用引诱法恳切地为自己的幼子舒棋请托 , 以期让太后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她的心事 。果然很快就勾起了太后的爱子之情 。
在她看来 , 触龙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同病相怜的“知己”了 。她不仅“笑曰”了,而且饶有趣味地与触龙争论谁更疼爱幼子的问题,开始毫不掩饰地向触龙袒露心迹了 。这就为下一步谈论如何爱子的话题奠定了基础 。
触龙抓住契机,用旁敲侧击的激将法说太后疼爱燕后胜过长安君 。这一招果然奏效,立即引发了太后的反驳“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触龙千回百折 , 终于得到了他最想要太后说的一句话 。此时,他才可以正八经地谈论他的爱子观了 。他于是从容回顾往事曰“媪之送燕后,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极力夸赞太后爱燕后而为之“计久长”的明智之举,以反衬出她爱长安君的“计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