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个人自我工作总结 实习个人自我工作总结( 二 )


由于时间和椅位的限制,我们接诊病人的数量有限,所接触到的病种类型也是各有偏重,有的同学总是接到活动的活儿,有的同学总是接到固定的活儿,于是同学们之间戏称是“固定组”或是“活动组” 。由于修复工作本身的一些特点,很多病人首先需要牙周或者牙体的治疗,所以很多病人只是检查一下就转走了,这对只有9周时间的我们来说,的确是不利条件 。如果在今后的实习中能够增加门诊时间和椅位是再好不过的了 。在三小组的轮转中,我们每一天半就有一天的时间在技工室,为病人制作义齿 。由于以前实习时时间有限,基本都是点到为止,掌握基本制作程序,但要做的好还得要付出更多得努力,每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梁征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经常加班,只是为了让我们的义齿做的更出色,让我们进步地更快 。
即使生病发烧也坚持工作,我们非常感谢他 。在技工室的时间里,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第一周和第二周时,同学们基本没有接到活儿,相对时间比较宽裕,如果能利用这段时间安排同学去门诊参观,看示教,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从进入修复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面对挑战,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每天也会发现新的问题,于是我们积极总结,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让经验共有,彼此共勉 。在总结性小讲课上同学就已出现的问题和老师共同探讨;在病例讨论的课堂上,同学们对于复杂病情查资料,谈观点,教学相长 。如果能够增加小讲课的次数,每次不用很长的时间,十到十五分钟就好,对每天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同学们的进步会更迅速 。
我在这十周的修复实习期间,感触最深的就是,临床操作与书本上的知识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如何将书本知识与临床操作融会贯通起来,做到活学活用,还需要很长的学习过程,老师就是我们的引路人,老师们的操作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临床上善于向老师学习是我们迅速成长的不二法门 。
十周的修复前期实习只是我们实习的开始 。我们还很不成熟,我们需要老师的提点与引导,但我们有一颗坚定的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会沿着前人的脚印,一步一步走下去 。

实习个人自我工作总结3
通过1个多月的口腔修复科的实习,期间始终保持谦逊与不耻下问的态度,在习惯了医院的繁忙,紧凑的工作氛围的同时,更多的是口腔临床工作给予我的满足感和兴趣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领悟和学习着 。实习期间,在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观摩和摸索,能较为熟练的运用所学完成口腔修复体的设计和修复后出现问题的处理,能较为准确的对常见的牙颌畸形作出诊断和正畸复诊的熟练操作,工作日渐理清头绪,逐日步入了正轨 。更懂得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理论和技术更为完善 。
(一)感触医生的高超技艺
这次见习让我深刻感受到用“心灵手巧”这几个字形容口腔医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我去的是牙体牙髓科 。这个科室常见的病例是根管治疗和补牙 。医生们操作的平台不过是面积不到一平方厘米的牙齿里面的一个小洞 。而他们用的器械大部分也是很小的很精密的,必须要手很巧才能完成这样的操作 。一个根管直径不过一二毫米,却要填充进去很多牙胶尖和其他材料 。而老师们的操作很娴熟,就可以在细细的根管里活动自如,灵活地填补和取出各种东西 。他们的技艺不禁让我有些叹为观止了 。还有一次看到一个老师补牙 。用跟牙齿颜色非常接近的材料代替缺损的牙齿,把材料充填到相应的地方,再用工具按照牙齿本来的形态,多次修饰、从各个角度查看调磨 。最后做出来的牙齿真的是可以以假乱真 。大概只有口腔医生自己才能看的出来是一颗假牙齿 。我觉得他们治疗一个病人,就像是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过程有可能很漫长很耗费时间和心思,但是最后看着做出来的成品,自己心里却体会到了最大的喜悦 。
(二)感触护士的周到服务
这次见习接触的护士姐姐们也很让我佩服 。以前想当然地认为对人和蔼是一点都不困难 。但是真的到了医院却发现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第一天我热情高涨,对每个病人真的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服务周到 。但是随着一天天工作的劳累,就开始变得烦闷起来 。每天回答的问题几乎都有固定的答案,时间久了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复读机 。于是见到病人说话能简短就简短;能不说就不说 。而且开始见到病人都是微笑服务,但是后来我觉得掩盖在口罩下面的表情即使微笑也不会让人看到,自己的微笑也得不到回应 。于是有了口罩的掩盖,我的表情一度很冷淡 。但是护士姐姐们很让我佩服 。她们天天跟病人打交道,跟病人交流时的用语也是只有固定的那么几句话 。但是她们不因为自己的厌倦而改变态度,始终热心对待病人 。而且她们跟医生配合十分之默契,医生很少说要什么东西,因为护士们都会提前准备好 。这样看病的效率就非常之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