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心理教育实践中厚此薄彼或单打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难以发挥心理素质教育应有的功能 。其三是,视心理素质为所有心理现象所具有的水平、层次和质量 。
这一观点无疑是符合心理科学的 。但鉴于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并且对心理现象的要素的理解、划分尚未完全统一,客观上各种心理因素本身所具有的教育的可能性及价值大小也不同,在心理教育中,有必要视其可能性和价值大小确定重点方面 。
心理素质是心理教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界定将直接影响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也事关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因此,心理素质的界定首先必需符合心理教育学的基本要求,注意处理与其他教育内容的关系,避免泛化或片面化;其次必需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心理教育实践,同时还应兼顾社会对人的心理方面的现实要求 。
基于此,笔者认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 。也就是说,衡量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应从其性格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强弱、心理动力的大小、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以及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行为表现的社会适应与否这五个方面全面评估 。
性格品质是指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如,对自己的态度是自信还是自卑,自爱还是自弃,进取还是退缩;对他人是宽容还是计较,温和还是粗暴,合群还是孤僻;对工作、学习是喜爱还是厌恶,勤奋还是懒惰,认真还是马虎,负责还是塞责,踏实还是轻浮等;在情绪方面是乐观还是悲观,开朗还是抑郁,稳定还是易波动,强烈还是宁静;在意志方面,是有目标还是盲目,自觉还是冲动,自制还是放纵,勇敢还是怯懦,果断还是寡断,镇定还是惊慌,坚强还是脆弱,有恒还是无恒,灵活还是死板;以及在认知方面的特征和对待集体、社会的态度等等 。
性格品质在人的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不同的性格品质对自身及社会的价值上存在质的差别,有优劣之分,将直接或间接地制约其他方面 。例如,一个人是自信还是自卑,这一性格特征直接制约着心理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动力的激发,影响心理健康及行为表现 。
因而它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内核 。但同时,它的形成又是在心理能力的训练中,在心理动力的促动下,在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下,在行为结果的反馈中逐步强化、积淀而成的 。
心理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和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 。在认知方面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创造能力等 。
心理适应能力包括许多方面,主要为:适应客观的自我意识能力,如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及自我接纳能 。
推荐阅读
- 如何彻底消灭家里的蟑螂
- 蜂蛹钓鱼怎么样 蜂蛹怎么样去蜂屎
- 关于情绪的小知识 情绪心理小知识
- 12岁敷面膜的后果怎么样 12岁敷面膜的后果
- 长期戴帽子对头发的影响 长期戴帽子对头发有没有影响?
- 怎么把视频声音加大 怎么把扬声器的声音加大
- 女生冷门又高薪的职业 女生冷门又高薪的职业有哪些
- 黑云翻墨未遮山是哪首诗的
- 如何彻底杀灭蟑螂
- 学生吸毒的人有什么症状答案 学生吸毒的人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