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安排 教导处工作计划10篇怎么写(13)


2、着力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同政教处一起,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重视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 。
3、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教学常规工作
(1)要及时备课,上好每一课,严禁无教案上课 。备课要做到“六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法 。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 。教案教学目标要明确,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等要齐全,要备有详细的教学过程,合理的教学方法,字迹尽量要工整、清晰 。及时写好教学随感 。教导处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
(2)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巩固和保持已有的特色,稳步推进新课改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强调教与学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列入教学目标;创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 。
(3)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 。根据本校的教学和新课改的实际,作业形式彻底的改变,语文、数学以学案为主,其他学科以作业为主的有用作业 。所有学生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正确、全 。
(4)课外辅导要紧紧围绕提优转差这一总目标,要有针对性 。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进行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辅导的计划要有可操作性,辅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困生的辅导务必做到耐心和细致,帮助学生选择和构建适合他本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毕业班尤其要作好辅导工作,力争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5)建立听课制度 。教导处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对教师听课次数要增多,听课后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并检查备课情况和教学反思的撰写情况,促使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学期行政人员听课20节,要掌握教师上课、备课的情况;适应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发展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教师要认真记好听课笔记,把听课意见或建议写在教师工作手册上,课后要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换意见或提出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取长补短 。
4、健全校本研究机制,完善校本教研制度,重点抓好集体备课和大规模的观摩课活动,建立说、讲、评、议、思一体化教研模式,向高效的管理和教研要质量 。立足校本教研,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寻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真正使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实际,服务于提高质量 。
5、抓好质量调研工作,增加调研密度与广度,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别要抓好毕业班的教学质量 。每次调研教导处将反馈调研情况,与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学期由教导处组织各学科各年级教师加大对测试命题的研究与反思,减少机械重复性练习 。
6、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首先要认真组织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学科竞赛,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力争取得好成绩;其次要开展辅导组各类竞赛活动,本学期将开展师生诗歌朗诵会等,其他各学科根据上级部署组织相应竞赛,通过竞赛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
7、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开展“艺术精品进校园”活动,着力培养校园体育文化艺术人才 。要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强化跟踪监控和达标测试,培养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激励学生达标争优、强健身体 。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师资水平
1、强化教师培训 。积极实施“名师工程”,狠抓教师业务培训,逐步建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基本技能限期达标和阶段升级制度,实行继续教育学分累积、学时限定管理 。
2、采取结对帮扶、脱岗轮训、转岗分流等多种办法,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 。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多方位打造教师成长的平台,组织各项比赛活动,促进教师的参与和提高,夯实基础 。创造一切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博采众长,拓宽教学思路 。
3、提倡集体备课活动、集体研讨 。不断强化“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教后反思”的教研风气,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