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 。”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 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 。
《五代史伶官传序》创作背景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 ,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 。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 。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 , 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 。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无助于劝善惩恶 。于是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 。
欧阳修关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 , 倡导革新他崇尚儒家的尚实致用思想,关心时事,积极入世 , 坚决反对佛教思想,极力抨击佛教的危害 。他有胆有识,奋发上进,为国家和民族想有所作为 。欧阳修反对屈辱苟安 , 不修武备,力主加强战备,改革时政 。
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 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惕 。
《五代史伶官传序》赏析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 , 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
文章开门见山 , 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 。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 。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扬后抑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 , 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
全文紧扣“盛衰”二字 , 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 , 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 , 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
《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 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
政治上 , 欧阳修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 , 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翻译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翻译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