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喻》注释1、日喻:关于太阳的比喻 。
2、眇:瞎子 。
3、樾:笛类乐器,比笛短,有七孔三孔等说 。
4、苏子:苏轼自称 。
5、子夏:卜商,字子夏 , 孔子弟子 。
6、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 。
7、渤海:唐代郡名 , 在今山东滨县一代 。
8、或:有的 。
9、扣:敲 。
10、他日:后来有一天 。
11、扪:抚摸 。
12、揣:摸 。籥yue:古代的管乐器名 。
13、达:通晓 。
14、巧譬:巧妙的比喻 。善导:好的开导 。
15、相:这里作动词用,象 。
16、既:完 。
17、即:就 。名:解释 。
18、意:推测 。
19、过:弊病 。
20、卒:终于 。
21、孙武:春秋时齐国军事家 。
22、致:招致 。
23、子夏:孔子弟子 , 春秋时卫国人 。
24、百工:各行各业的人 。
25、莫之求:“莫求之”的倒装 。
26、没:潜水 。
27、水之道:水性 。
28、溺:淹死 。
29、以声律取士:指唐代和宋代前期以诗赋取士 。
30、杂学:古代称经史以外的学问为杂学 。
31、经术:指儒家经典著作 。
32、求举于礼部:应进士科考试 , 此事由礼部主持 。
《日喻》赏析该文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 。
写作上用比喻导入正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 , 非常形象地说明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 , 只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 。
《日喻》创作背景《日喻》是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作 。“日喻”的“喻”,是“比喻”的意思,借用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比喻说理,是议论中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日喻》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善于用形象比喻来逐层推进 , 引出观点,因之成文 。
《日喻》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 四川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 。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 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推荐阅读
- 网络安全涉及到的因素有哪些
- 高三体育教学工作总结个人 高三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 微信运动如何不被别人看到 微信运动如何不被别人看到而能看到刮人的
- 电话销售个人工作报告
- 驾驶员涉嫌醉驾血检怎么改 血检醉驾如何办成酒驾
- 涉水鞋穿袜子吗
- 营业税改增值税具体是涉及哪些范围
- 车子最大涉水高度 最大涉水深度对汽车有什么影响
- 特斯拉涉水深度视频 特斯拉涉水深度
- 丈夫赚的钱,丈夫可以随意支配,比如借款或者投资,而妻子无权过问和干涉,这样是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