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除去在立论上具有借题发挥、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外,在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上也堪称典范 。第一段的逻辑性是非常严密的 。作者开篇亮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开宗明义,直截了当,使读者一眼就抓住了论者的中心 。然后,作者解释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这就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再后,作者设问:“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答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这就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最后一句总结全段:“故曰弊在赂秦也 。”这一段起到了“纲”的作用,后面的二、三两段实际上是围绕第一段展开的 。
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力 。议论性的句子简捷有力,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 。比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这些叙述语言本身带有主观感情,还有描述的特点 。作者还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 。本文的句式也整饬有度,特别是四字句占了一定比例,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富有节奏感 。文章史实论据典型、充分,分析、对比、比喻等论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句式多变,感情激切,富有感染力 。本文虽是史论,但作者本意不在于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而在于引出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王朝放弃妥协苟安的政策,警惕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
欧阳修评价苏洵的文章说:“吾阅文士多矣,独喜尹师鲁、石守道,然意犹有所未足,今见子(苏洵)之文,吾意足矣 。”的确如此,苏洵此文,奔腾上下,纵横出入,气势犹如江河决口 。他见识深远,眼光犀利,议论精辟透彻,足警世人 。无怪乎本文近千年来盛传不衰!
赏析二
《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
文章第一段首先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 。劈头四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就斩钉截铁地给六国之所以灭亡定下结论 。苏洵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不在于它们的武器不锐利,也不在于它们仗打得不好,而是在于他们一味地拿土地作为贿赂,向秦国乞求和平 。“赂秦”就是贿赂秦国 。这实际上是削弱自己力量,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 。所以作者接着申述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然而事实上又并不是所有六国都向秦国奉献土地,而那些没有“赂秦”的国家也破灭了的原因是何,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故意这样设问,然后又作了回答:“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因此,归根结底,“赂秦”是莫大的致命伤 。以上这些就是通篇的基本论点,突出强调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是从六国方面来说的 。
接着苏洵再从“赂秦”的两个方面来论述这种做法的后果 。苏洵指出:秦国由于接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比秦国打胜仗所得到的土地要多出百倍,其他各国由于送贿赂而丧失的土地,比它们打败仗丧失的土地也要多出百倍 。那末,秦国所最欢迎而对其他国家所最不利的,当然就不在于作战了 。这里的“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是侧重照应开头四句中的“非兵不利,战不善”,是从另一个角度补充和阐发了“弊在赂秦”的论点 。
在接下来的两段文章里,作者又分别就“赂秦”的国家和不“赂秦”的国家,论述了它们各自灭亡的具体原因 。
第二段先论述“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 。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是说这些国家的前辈创业的很难;“子孙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是说这些国家的后代只顾眼前的暂时利益,轻易地把前辈辛勤创有的国土随便割让给秦国;“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是说秦国并不因为得到奉献的土地而停止进攻 。这就是第一段结尾所说的“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越向敌人屈服退让,就越增加敌人的气焰,敌人越得到好处,就越要加紧侵略 。所谓“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秦国的侵略欲望根本没有止境,这是秦国侵略者不可改变的本质 。诸侯各国奉献土地一味妥协,只能激起它的更大的侵略野心 。这里,不需要通过作战,就已经判别胜负了,至于诸侯各国的因之而破灭,那更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作者为了把“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的道理讲得更为明白清楚,苏洵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薪”就是木柴,这个譬喻非常准确地、形象地表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的错误 。这一段是进一步发挥第一段的“赂秦而力亏”一句,具体指的是韩国、魏国和楚国 。这三个国家都紧靠秦国,当时秦国在军事战略上采取“远交近攻”,也就是结交远方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的方针,因此它们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并且首先以地“赂秦”,结果最早被秦国消灭 。
推荐阅读
- 初二下学期英语理论课教学总结
- 八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英语理论课教学总结
- 殖民有功论的说法错在哪里 殖民有功论错在哪里
- 单论猴戏李少春与章宗义,谁的水平更高?
- 八月十五感慨的句子 感慨八月十五句子
- 理论脱离实践的例子 为什么理论总是脱离实践
- 天津论坛都有哪些?人气比较高的
- 2022发问与结论主题作文范文
- 发问与结论议论文论点 发问与结论议论文作文10篇
- 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发问与结论》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