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经典网络公关案例 经典网络公关案例有哪些( 二 )


案例三:蓝色光标“辞退门”
2018年 , 蓝色光标被曝出逼迫员工辞退的公关事件 , 在短短的一天之内 , 蓝色光标就将事情迅速解决 , 可以说其公关水准并非浪得虚名 。
这其实是内部公关事件引发的公关危机 , 起因是一位在蓝色光标任职两年的员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披露公司多次强迫其主动辞职 , 并且没有任何赔偿 , 在文中作者还质疑了蓝色光标正在进行大范围的裁员 。 文章不出意料地得到了迅速广泛的传播 , 网友们纷纷为当事人鸣不平 , 要求蓝色光标给一个说法 , 在当天蓝色光标的股价还因此迎来了一个不小的跌幅 。
当天下午 , 蓝色光标终于给出说法 , 指出这仅仅是一个个案 。 这一答复丝毫不见其公关水平 , 显然无法说服大众 。 不过幸好蓝标并没有忽视这一事件 , 马上便直击危机根源 , 也就是公司员工内部 , 对员工们先进行解释与安抚 , 再与文章作者进行了及时的沟通 , 最终获得了他们的理解 , 成功让被裁的文章作者删文道歉 。 解决根源问题后 , 蓝色光标终于发布声明进行了有效的澄清 , 将此事平息 。
虽然开了一个不太好的头 , 但蓝色光标的公关速度与手段还是令人佩服的 , 不仅从从问题根源与关键入手 , 釜底抽薪 , 更是以具体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处理问题的决心与态度 , 及时有效控制了舆论的进一步恶化 。 态度明确、友好 , 传达出了这事件的重视 , 同时也彰显出了满满的责任感 , 巩固了内部关系 , 同时也获得了当事人与大众的谅解 。
案例四:星巴克咖啡致癌风波
对于饮食行业来说 , 质量与安全是非常重大的一个问题 , 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 , 消费者成为了弱势群体 , 而一旦出现了相关的口碑问题 , 对饮食品牌都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害 , 星巴克的咖啡致癌风波就曾经将其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
一个自媒体在网络上发表了关于星巴克咖啡致癌的一篇文章 , 提到加州法院对于咖啡致癌的裁决 , 并刻意突出了星巴克 。 如此“劲爆”的内容自然在全网疯狂炒作与传播 , 让消费者对星巴克感到恐慌与愤怒 , 信任度直线下降 。
但实际上 , 这份裁决针对不仅仅是星巴克 , 而是整个咖啡行业 , 并且此后全美咖啡行业协会发布公告称此次法院裁决系误判 , 咖啡是安全的 。 这篇文章的用心不言而喻 , 然而在巨大的品牌知名度与网络的传播之后 , 舆论还是迅速发酵 , 星巴克不得不做出应对 。 面对这则谣言 , 星巴克首先是举报了文章 , 然后寻找具有权威性与网络知名度的丁香医生出面进行辟谣 , 紧接着登出声明 , 给出了全美咖啡行业协会关于加州法院误判的公告 , 解释了这一误导消费者、抹黑星巴克品牌的来由 , 并希望全咖啡行业的品牌共同出面抵制这一不良影响 。 这种种举措 , 成功挽回了网友们的信赖 , 并且还大出风头 , 成为了行业的发声者 , 通过媒体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曝光度与美誉度 。
星巴克的应对及时彻底 , 首先举报文章表明否认的态度 , 其次借助权威为自己澄清让大众认清情况 , 然后从谣言的根源进行解释 , 使得大众了解了谣言的来龙去脉 , 以及谣言发布者的险恶用心 , 最后淡化事件中的品牌自身 , 从全行业的立场发起呼吁 , 传递了正能量 , 成功将危机扭转为星巴克的公关“秀场” 。
网络自出现并开始广泛使用以来 , 其公关战场也拉开了新的序幕 , 近十几年来的网络公关经典案例 , 远不止这些 。 在以上的几个案例中 , 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公关的传播力度与破坏性 , 其中成功或者失败的典型案例中 , 都体现出了网络公关事件复杂性、灵活性与突发性 。 同时 , 网络公关对企业在网络舆情的关注与重视上也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 对于网友关注的心理与切身利益 , 需要有更加透彻、多层次的了解 。
【4个经典网络公关案例 经典网络公关案例有哪些】网络公关是网络技术发展、网络媒体普及的产物 , 它让公关行为更加频繁 , 也同时令公关危机更具有多样性 。 在面对这些危机事件时 , 企业危机公关中国基本的5S准则依然奏效 , 在具体的处理方式上 , 企业还需要根据危机的具体性质、根源、大众关注的要点等 , 进行差异化的理解与化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