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释(不逐怎么解释)( 二 )


鲍叔牙每次都同意了管仲的分红方案 。有时甚至主动提出让管仲拿大头 。鲍叔牙并不是视金钱如粪土的土豪 。可在别人提醒他管仲这个人不是厚道人时,他总是替管仲辩解:“管仲不是贪,他家里穷又有老母要养,多拿一点也是为生活所迫 。”
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管鲍合营,这就是最纯真最仁义的中国合伙人精神 。
在南阳经营过一段生意后,估计鲍叔牙的本钱被管仲赔光了 。管仲找到鲍叔牙,说,生意我看还是别做了,做下去希望不大,不如我们入伍去吧 。
这时候的齐国正在渐渐强大,国君齐襄公频频跟他国交战 。非常需要士兵加入 。
管仲跟鲍叔牙顺利入伍 。两位都是士族,是春秋军队的重要招募对象,在诸侯们看来,士受过礼仪的教育,有爱国心有荣誉感,敢于打硬仗,平时又经常参加狩猎这样的准军事活动,素质还是过硬的 。
这些特点显然不是管仲大兵所具备的 。
管仲同志的身体条件大概还是差了一点,当年摆摊连商人都打不过,哪里上得了沙场?一开仗总是慢半拍 。要是占上风,还能跟上大部队捞点战利品,要是形势不对,掉头撒腿就跑 。
关于逃跑,在春秋是有讲究的 。
春秋主要是一群士在交战,换句话说,就是一群知识分子在战斗 。知识分子的特点就是爱讲规矩,也称军礼 。春秋的战场就有很多现代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规矩,比如不斩来使,打人家之前一定要打招呼(宣而后战),不设埋伏不搞偷袭(不以阻隘)等等 。这其中,还有一条叫不逐北,就是说敌人要是逃跑了不能去追,非要追不可,那好,你追五十步,对方要是跑到一百步了,就不要追了 。中国有一个俗语,叫五十步笑一百步,讲的都是逃跑的人,凭什么跑五十步要嘲笑一百步的呢 。
其实,因为春秋的军礼,逃跑五十步的可能是战术性撤退,逃跑一百步的才是真的逃跑,所以跑五十步的人是有资格嘲笑一百步的 。
而在齐国的战场上,管仲先生就是属于一跑就是百步开外的短跑高手 。其速度让人望尘莫及,叹为观止 。
跑得多了,大家都知道齐军里有个管跑跑,跟他在一起要特别小心 。因为他一跑起来,连招呼都不打,常常把战友留给了敌军 。这个倒霉的战友当然还是我们的鲍叔牙 。
好心人提醒鲍叔牙,小心你的这个老乡,别到时候被他坑了 。鲍叔牙总是耐心地替管仲解释 。“管仲这个人不是胆小怕事,他之所以跑得快,是想着家里还有老母亲没有人奉养 。”
每次,鲍叔牙都替管仲辩护,因为他相信管仲总有一天会成为优秀的人 。
后面管仲当了齐国公子纠的老师,而鲍叔牙成为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老师 。
接下来,齐国发生了内乱,管仲跟鲍叔牙分别带着自己的学生回国争君位,管仲骑着快马,抄近路截住小白,朝小白射了一箭 。
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急中生智,赶紧咬破舌头,假装吐血而死 。
管仲放心了,回头带着公子纠慢慢回国,结果到了国境线外才知道,小白抢先回国,当了国君!这就是齐国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
没有办法,管仲只好逃到了鲁国 。
齐桓公很生气,派遣大军进攻鲁国,要求鲁国交出管仲 。鲁国害怕了,不敢得罪强大的齐国,就把管仲交了出来 。
囚车押着管仲驶向齐国,刚进到齐国境内,就看到了鲍叔牙迎了过来 。
原来,鲍叔牙已经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
鲍叔牙亲自为管仲除掉身上的桎梏,然后引领他到一处汤池 。在那里,管仲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涂抹上让人振奋的香料,这个过程反复进行了三次 。
这是鲍叔牙的刻意安排,是对远方客人最为尊贵的礼遇 。
同时,这也是一种除灾仪式 。
洗完澡,换上新袍子,饭还要吃的 。因为管鲍之交嘛,当然要管饭又管袍 。
很多年前,鲍叔牙就感觉管仲会有今天,而当这一天来临,能完成其中的重要部分,他尤为的激动 。
为对方的成功尽力,为对方的成功喜悦,这就是朋友的感觉 。
管仲成为了齐国的相国 。不久后,他找到齐桓公,递上了一份名单 。
这是管仲向齐桓公推荐的人才 。
大夫隰朋为大行,主持外事活动;大夫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工作;王子城父为大司马,主持军务;大夫宾胥无为大司理,审理大案要案;大夫东郭牙担任大谏之官,专门负责给齐桓公提意见 。
这里面没有鲍叔牙!
这是个比较奇怪的现象,不是应该你推荐我,我推荐你,大家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共同发财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