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赏析( 二 )


我们注意这个看似平常的句子:“地坛离我家很近 。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若只是表达空间关系 , 似乎是在重复 。然而 , 这里只是表示空间关系吗?不 。它的重心在引出“我”“我家”及“地坛”之间存在前世今生的缘份 。这里的“近” , 是看得见的空间关系 , 又是看不见的时间关系 , 更是冥冥中的命运关系 。
地坛拥有四百多年历史 , 我家经历了三代人 。为什么如此近?因为“缘份”“宿命”这些字眼 , 地坛获得了不可知的生命神秘 。因为这种神秘性 , 地坛于我 , 仿佛是一场前世注定的“等待” 。作者反复强调我与地坛之间的关系 , 就是一种“等待”的关系 。
他写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 , 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 , 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
地坛历尽沧桑 , 弥漫着沉静、苍凉、沉寂、寂寞的生命气质 , 然而 , 它并不衰败 。地坛的一切都是超越苦难的无声语言 。
对史铁生来说 , 轮椅将他的肉身限制 , 也将他的“世界”限制 。然而 , 他从这种“限制”里 , 分明又得到了胜于常人的生命敏感 。
他充满灵性的文字里有着地坛一样的沉静气质 。所谓沉静 , 就是少了浮夸与炫耀的肤浅 , 多了繁华散后的苍凉 。它是“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 , 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
沉静的古园 , 就是沉静的时间、沉静的生命 , 更是沉静的世界 。史铁生走进古园 , 或古园走进史铁生 , 全是命中注定 。他说:“这一个宁静的去处 , 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 。在双腿残疾的最初几年 , 古园成了他“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
他所逃避的现实世界里充满痛苦和绝望 , 是他那残疾的身体所无法拥抱的世界 。然而 , 朝夕沉浸于古园的漫长时间 , 却以其独特而细腻的方式为他打开了所有的草木与众生 , 让他发现了“另一个世界“的丰富与神奇 。
地坛这个”世界“里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吗?如果有 , 为什么它被人遗忘?如果没有 , 它何以安顿我的灵魂?我们看到 , 关于地坛 , 史铁生的笔下 , 全是如此些微的生命与物事 。比如一片阴凉 , 一只蜂 , 一只蚂蚁 , 一只瓢虫 , 一个蝉蜕 。阴凉是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斜切下”的;蜂儿似是“一朵小雾”一样稳稳停在半空 。蚂蚁谁没有见过 , 可以有谁去在意过一只蚂蚁的心思和行踪?它“摇头晃脑捋着触须 , 猛然间想透了什么 , 转身疾行而去” , 有谁见过 “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 , 忽悠一下升空了”的瓢虫?有谁会觉得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地坛这个世界的光影之美都在草木众生那里绽放 。哪怕是一颗露珠 , 都是天地大美的惊艳 。——那是“露水在草叶上滚动 , 聚集 , 压弯了草叶 , 轰然坠地 , 摔开万道金光 。”或许 , 只有最敏感的耳朵 , 才可以听见地坛里那片刻不息的“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吧 。
地坛的一切 , 都连着史铁生久久凝神的目光与沉浸其中的每一寸时空 。他说:“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 , 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 。”“无论是什么季节 , 什么天气 , 什么时候 , 我都在这园子里待过 。有时候待一会儿就回家 , 有时候就告诫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 。”
前面说 , 地坛于我 , 仿佛是一场等待 。这里看来 , 我于地坛 , 其实是一生依存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茫中 , 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 , 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时间是如此抽象 , 它是如何化为地坛的一切呢?未入选教材的第三部分有极其精彩的书写 。史铁生一连用七种关于“四季的体验求类比 。如以一天的晨昏午昼对应四季 , 以乐器对应四季 , 以园子里的声响对应四季 , 以园子里的景物对应四季 , 以心绪对应四季 , 以艺术形式对应四季 , 以梦对应四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