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十二大劲 内功图说( 九 )


关于“敌自里来 , 须以掠劲胜之” 。是指单用掠劲直接胜之?还是要掠劲封其手复用其他方法胜之呢?看来这是不定之论 , 自有一定之法 , 分析完后自然全能明白 。这一点 , 我们可以从上、中、下三路的掠法之运用上来论述清楚明白 。
首先要知道 , 掠法是顺势借力的用劲方法之一种 , 掠法是抢外门常用的一种方法 , 是夺其势的方法 。对手抢上打来 , 即用“托枪式”的上掠之法 , 顺势借力掠夺其势 , 即可顺势借力抛出对手以胜之 。此托枪式乃八卦掌门的招法 , 是上掠破敌人从上路之来劲的 。对手抢里、外门中路来击 , 可使“狸猫扑鼠”招式 , 撤步掠夺其势 , 即可顺势借力跌扑对手以胜之 。各拳种皆有此招法 。对手从下路里、外门攻击我下阴、少腹、膝弯等处 , 我即刻运用“海底针”式下掠采夺其势 , 即可使对手跌扑于地以胜之 。而海底针式乃太极拳三十七式中的一式 。上掠的托枪式、中掠的狸猫扑鼠式、下掠的海底针式 , 三者有个共同的特点 , 即所实施的手法皆一手拿其腕 , 一手管其大臂 , 双手皆掠向一个方向 , 在顺势借力中用之 。此特点 , 就是注文中所说“俱封其手以用之” 。“俱封”之意 , 即点明是两手俱掠住敌一手臂 , 以暗合之劲势 , 封住其变化的可能 , 方能顺夺其势、借其力而为我用 。至于所实施的掠法劲势的轻灵、沉重 , 一方面是因对手之来势的轻灵、沉重决定的;一方面是由自己内劲功夫的深浅所决定着的 。但凡好手功夫 , 轻灵、沉重之势乃随势应机而出之 , 无不恰如其分 。这又不可不知 。

第十一大劲曰:外格
敌自外门而来 , 须以格劲胜之 。亦有上格、中格、下格之分 。但内功已成 , 亦不必尽拘 , 敌远则格敌人之手 , 近则格敌人之身 , 无不可格之处 , 学者神而明之可也 。
阐 释: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又名“格斗术” 。首先要弄明白“格劲”之格是什么意思 , 方能明白“外格”的格法为何劲势 , 方可至用而无误 。
曾子所著《大学》中有:“致知在格物 , 物格而后知至”的论述 。明代理学大儒王阳明 , 将格物的意思定论为“是格去心中的物欲 。”我认为:“自见本身无形的法身道体 , 其一尘不染 。其与万物相格而不入 , 谓之‘格物’ 。明此‘物格’ , 而后能知“道本清静无为”的法则以为用 , 谓之‘知至’ 。”我们借此而能明白“格劲” 了 , 内劲格物而其不可入也 。为什么名“外格劲”?外格劲非外形单纯的拦挡防守的方法 , 而是在外形拦挡形式中有内劲封挡(掤劲)作用的基础上同时又有发放的攻击功能的作用 , 这是内劲的功能特点决定的 。古拳法论:“彼从内门来 , 则应之;彼从外门来 , 则接之;不得力处 , 则变而换之” 。依此而知“外格劲”存有“较接粘黏、因依连随 , 引进落空 , 得打疾断”十六字之连用的法式内容 。以故拳法论解之 , 既然彼从外门而来 , 即我之门外而来 , 我自在圈里了 , “圈里自里裹打开”的劲势 , 就是接敌自外门而来的方法 , 也就是“外格劲”了 。虽然有上格、中格、下格之分别 , 皆是自里裹打开的劲势不变 。
其又说:内劲功夫以成 , 亦不必尽拘于圈里、圈外的打法和上、中、下的格法了 。敌远则格其手 , 以牵动其全身;敌近可格其身而跌翻之 。对手之身无不可格之处 , 我之一身无处不可用格之法 。故古拳法论有“圈里自里裹打开 , 圈外自外裹入来;里裹打开左右角 , 外裹打入窝里寻”等论 , 说明裹打法就是外格劲 , 即攻防同时的打法;如果以“左重则左虚 , 右已去;右重则右杳 , 左已去;仰之则弥高 , 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 , 退之则愈促 。”的“人刚我柔谓之走 , 我顺人背谓之粘 。”的一点子粘走相生 , 化打合一的 “站住中定往开里打”的太极拳法立论 , 外格法的概念就广泛的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