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而"又假借用于连词、代词等虚词,其义项多达30多项,本义便基本不用了 。
"而"、"耏"与"耐"的渊源关系与意义演变当"而"字更多地被假借用于连词、代词和介词等虚词时,便又在"而"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形旁"彡"另造"耏"字表示本义 。《玉篇·彡部》:"耏,颊须也 。""耏"与"而"义相通,音亦同 。
"耏"又由"颊毛"引申为"剔除颊毛"之意,意义引申之后"耏"的字形和读音都发生了变化 。作为动词的"耏"变为从"寸"(即手)的"耐",音为nài 。因此,"耐"也变为会意字,其本意是"剔除颊毛",当时的剔除颊毛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净面刮胡子,这在当时是一种刑罚 。
"耐"为剃去颊毛两年的轻刑,《说文》:"耏,罪不至于髡也 。从而,从彡 。耐,或从寸 。"
此处的"髡"就是把头发剃光的刑罚,若罪不至于髡则施以耐刑,也就是剃去颊毛了 。如:
《汉书·惠帝纪》:"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耏为鬼薪、白粲 。"《汉书·高帝纪》:"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 。"
以上"耏""耐"皆为轻刑 。又因为轻刑之"耐"并不重,可以忍受得住,因此"耐"又引申为禁得住、受得了、忍受及克制的意思 。比如"耐热""耐寒""耐心"等 。
结语"而"字本义为颊毛,甲骨文为象形字,似上为脸颊下为胡须之形 。"而"当为须之本字,"而"为颊毛的正视之形,"须"字则是侧视的人面须形 。"而"古音当与"须"近,"需"从"而"声可证 。
"而"字字形不断演变,字义也在原始意义的基础上不断引申,后来又被假借为连词、代词及介词等 。被假借后"而"字本义基本消失,又造"耏"表示本义 。"耏"在本义"颊毛"的基础上又引申出"剔除颊毛"之意,意义引申之后字形也发生了改变,为"耐"字 。"耐"又是一种次于"髡"的轻刑,因此种轻刑可以忍受得住,因此"耐"又引申为禁得住、受得了、忍受及克制的意思 。
推荐阅读
- 惊艳“舌尖上的京剧” 舌尖上的京剧
- “奋进百年 不忘初心跟党走”喜迎二十大手抄报精选作品
- ”放飞心灵 阳光快乐“525心理健康日手抄报优秀作品
- ”健康心理 向阳而生“心理健康主题手抄报6张
- ”建党百年 奋发图强“建党节儿童画获奖作品
- “美丽的中国”小学生绘画作品展示
- 明道:英雄的“穷途末路” 明道冒险王
- 老了就不会有“老花眼” 年轻时近视眼老了还会患上老花吗
- 如何避免秋季“补错”身子 秋季养生食品
- 女生问“你喜欢我哪一点?”,该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