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习俗 蒙古族有怎样的丧葬习俗?( 二 )


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之分 。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骑马时可以保护踝部、御寒;坠马时自然脱靴,可以保证人身安全 。
生活在辽宁的蒙古族人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穿着民族服装,但是在大型的节庆集会上,或是婚庆典礼上,蒙古族同胞就穿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以示隆重 。
(3)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 。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等 。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 。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 。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 。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 。
蒙古族服饰概述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 。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 。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 。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 。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 。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 。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 。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 。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 。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 。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
蒙古族服饰特点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 。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 。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 。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 。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 。坎肩袒露胸部 。长裤宽大 。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 。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 。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 。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 。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 。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 。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