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封神南极贰 极贰( 二 )


APP拉新也失败了
低价拉新失败了,APP拉新,但也失败了,但他们迎来了智能硬件创业的风口,而这个风口 。终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2014年时候,极路由的创始团队都觉得用户增长的太慢了,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来促进用户的增长,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就是做能带来高DAU的APP 。
李恺叙述,在APP的用户中推广硬件,这个事情极路由做了半年多,最后停止了 。极路由这种战略摇摆对公司日后面临的隐患埋下了伏笔 。除了APP拉新,极路由还试过操作系统拉新 。
资料显示:2014年7月15日,极路由推出了其路由器操作系统——HiWiFi OS 。HiWiFi OS包含HiCloud云服务平台、HiMobile移动终端、HiStore插件商店三大部分 。
极路由的做法,与早年的小米异曲同工,2011年8月之前,小米手机还没造出来,但MIUI已经有了几十万的种子用户 。而当时市场更为迫切的需求却是极路由路由器“极贰”的量产出货 。
极路由此举当时被业界解读为极路由的战略调整,从过去简单的硬件冲量,转为探寻服务层面的变现可能性 。而这种变化的背后,来源于所谓的智能客厅入口的争夺战 。
2014年随着大厂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小米、百度、360等互联网公司,用低价甚至免费的硬件获取用户,再以硬件为基础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 。一度,智能路由器被解读为智能客厅的入口 。
智能硬件的兴起,与资本助推息息相关 。2014年创投圈最火热的两个领域即是智能硬件与O2O 。京东于2015年发布《中国智能硬件趋势分析报告》,当中指出,在2014年,智能硬件行业融资金额达到47亿元 。
尽管2014年走了弯路,但伴随着智能硬件火爆,“2014年、2015年的增长依然是100% 。路由器是一个用户品牌认知并不强的行业,这对极路由来说,就是机会,”李恺表示,“那时候的极路由已变成了一个业绩不错的智能硬件公司 。”
“现在回过头看,过早地追求过多目标对智能硬件创业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应该把精力放在核心产品技术的升级上,打造好的产品体验,服务好目标客户,不应该老想着走捷径 。这是对所有创业公司都是可以借鉴的经验 。”李恺反思 。
李恺的反思在极路由的员工中被认同 。
“智能路由器的概念是极路由之一个喊出来的,公司的技术团队都很牛,但关于智能路由器,始终没有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极客们是一群有要求的人,”极路由近期的离职员工王刚(化名)曾告诉《深网》,他2013年入职 。
2015年2月5日,极路由发布会上,极路由宣布加入海尔U+产业联盟 。那时候,极路由已经狂飙突进在智能家居入口的路上 。
智能硬件跌落谷底
2013-2014年,极路由所处的智能硬件行业正处风口,资本的助力加速了极路由在软件上的探索,但当资本大潮退去后,先做好一款路由器成了极路由活下来的基础 。
危机的爆发以联合创始人的离职凸显出来 。极路由主管营销的丁衣离职了,张利鹏也离职了 。而在此之前,康晓宁也于2015年离职了 。康晓是李恺校友,在技术圈被尊称为“康神”,先后供职于百度、谷歌等互联网公司 。
工商***信息显示,2016年10月,股东王楚云、李恺 、张利鹏、王健、黄明明、丁衣向极科极客(极路由公司主体)质押了手上股份 。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张利鹏、王健、丁衣完成退出 。
在极路由离职的员工看来,创始人每离开一个,公司里都会有其离开的传说的各种声音,有事关道德评判的,也有事关责任和道义的 。而在公司这个层级分明的组织里,每个层级看到的真相又是不同的 。
关于这三人的离职,李恺此前接受采访时告诉腾讯《深网》,“大概是战略摇摆让大家丧失了脾气 。”而作为一个公司的创始合伙人,既然都看到了这种战略的摇摆,为什么不去改变?李恺叹气“公司就是一条船,开船的人只能有一个,必须一个人说了算 。”
而这三员大将的离职,加速了极路由的危机 。王刚表示,“张利鹏的离职对公司产品在技术层面的影响非常大,2015年以前,虽然没建立行业标准,但公司的产品在技术上是很牛的 。”
周鸿祎曾在公开场合反思硬件创业的失败时谈及,“一个硬件能够卖几十万,几百万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如果是做互联网服务呢?这个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现在很多硬件公司把产品的体验丢掉之后,希望快速去获得“大量”用户,变成大数据采集公司,这可能吗?”
而2016年,智能路由器行业开始降温,2014年试水的巨头门纷纷撤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