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浴场 *** 信息 上海浴场( 二 )


面临财力不济和诸多反对声音等因素 , 海滨浴场的建设就在这样的困难和压力中缓缓起步 。即便是高桥至海滨浴场道路铺筑完工后 , 市民乘摆渡渡江后可搭乘公共汽车直达海滨 , 高桥海滨浴场相对简陋的设施依旧无法让游人满意 。公用局拒绝向中国旅行社提供海滨浴场的照片 , 此时的浴场还不足对外宣扬 。
谭伯英与海滨浴场的管理权变革
*** 部门的开发建设捉襟见肘 , 民间人士却嗅到了商机 。承建了上海特别市 *** 大厦、市立图书馆等建筑的朱森记营造厂老板朱月亭向公用局呈文 , 申请承办高桥海滨浴场并请求给予营业执照 。为高桥浴场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计 , 公用局与工务局等部门协商并报市 *** 批准后 , 同意对外承包 , 但需预缴租费、保证金等三万元 。经反复磋商未果后 , 朱月亭放弃了承办 。随后广东商人陆鸿祥也呈请承办 , 在提出与海滨饭店合作及轮渡浴场联票制等条件未果后 , 也选择了退出 。
夏季将至 , 时间紧迫 , 海滨浴场承办事宜仍无结果 。1933年5月1日 , 公用局与相关部门再一次会同讨论 ,  *** 局长徐佩璜十分重视 , 亲自出席会议 , 会上经第四科科长谭伯英提出并最终商定 , 由高桥海滨饭店承办浴场最为便利 。在与海滨饭店协商后 , 垫付费用由三万元变为一万五千元 , 另需每年750元的报酬金 , 海滨饭店签订合约 , 成为了高桥浴场的之一个承包商 。
海滨饭店取得管理经营权后 , 着力改善海滨浴场交通状况和经营环境 , 与市府及各局通力配合 , 积极布置 。道路拓宽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 各色小贩逐渐得到规范 , ***局三区四所派警员长驻 , 以维持秩序 , 保障安全 。1933年7月8日 , 市轮渡公司正式开通游浦清凉夜班 , 方便沪人消暑需要 , 前往高桥的头等票价单程0.5元 , 往返0.8元 。同时备汽车数辆 , 行驶于高桥市轮渡码头与海滨浴场之间 , 以便往来 。为进一步完善浴场管理、服务游客 , 高桥海滨饭店又制定了详细的浴场规则 , 如浴场内需使用代金券 , 不许私自架设帐篷 , 衣衫不整禁止入内 , 不得裸泳 , 杂物不得随意丢弃等等 , 甚至还规定不得随意牵牛羊入场吃草 , 可见当时这里原生态的环境 。
盛夏炎炎 , 游客蜂拥而至 。“是日天阴未雨 , 骄阳藏匿云中 , 黄浦江上凉风阵阵 , 沁人肺腑 , 已使久居城市之人感觉心旷神怡 。及抵该场 , 但见建筑玲珑 , 布置得宜 , 海边细沙平铺 , 海水波平浪静 。所谓海阔天空足以当之 , 处身其中 , 几将一切世事置诸度外 。时游人已不少 , 有入水游泳者 , 有间坐沙滩休息者 , 有倦卧篷帐中者 。团员中有善游泳者 , 相率更衣下水 , 顷刻间欢跃之声盈耳 。于是不善泳之团员见之 , 亦跃跃欲试 。”这是1935年《妇女月报》刊载的上海妇女教育馆高桥海滨浴场游览团前往游览时 , 对高桥海滨夏日景象的一段精彩描述 。
海滨浴场也吸引了许多社会名流仕女来此泅游 , 梁赛珠、黎明晖、王人美、殷明珠、黎莉莉、蔡楚生等明星多次到这里消暑 , 他们带来的时尚之风在这片海水之滨蔓延开来 , 开边遮阳帽、防晒毛巾、防割橡皮鞋 , 人们纷纷装备前卫齐全 。游泳好手们在海水中自由变换着泳姿 , 没有游泳本领的就在浅滩上随性地泼水嬉戏 , 蓝白相间的篷帐下面 , 则有更多从海水中出来的男女惬意地乘凉 , 有人甚至带来了唱机 , 悠闲地享受着爵士乐 。
1935年 , 因资本周转问题 , 海滨饭店将浴场经营权盘让与上海市兴业信托社 , 而此时兴业信托社的经理恰好是公用局调来的谭伯英 。谭伯英是交通运输工程专家 , 后来在抗战中期主持修建了滇缅公路 。翻阅档案可以看出 , 谭伯英与高桥饭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 , 例如在海滨饭店向公用局申请公共汽车免费券的呈文中 , 居然夹入了一张便条 , 上面写到“谭科长已事先答应了” , 但是作为直接参与者 , 谭伯英对于海滨浴场的规划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