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读后感20字大全 空城计读后感精选大全( 三 )


从这个故事中 , 我觉得诸葛亮太轻信马谡 。但是 , 他在生死关头之所以能转败为胜 , 靠的是自信、智慧、临危不惧和勇气 , 这些面对危难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学习 。
原来我数学考试总是失分 , 虽然我已经很努力了 , 但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 , 因此我感到很纠结 。后来 , 我针对错题进行了分析 , 发现扣分的往往不是难题 , 而是基础题 , 这是由于我做题粗心 , 求快 , 不认真审题而造成的 。针对这些问题 , 我改进了方法 , 做题时稳定心态 , 看题一字不漏 , 计算后验算 。用了这样的方法 , 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又比如我打羽毛球时 , 总是想要快点取胜 , 经常用直攻猛打的方法来对付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 , 果然 , 用这个方法总是屡试不爽 。但用智慧与耐心 , 保持镇定良好的心态打对方的弱点 , 使我打赢了对方 。
《空城计》很有意义 , 诸葛亮的优缺点使我受益匪浅 , 它告诉我要成功不仅要勤奋努力 , 而且方法要灵活多样 , 用智慧和良好的心态来战胜困难 。同时也告诉我 , 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读书真是我进步的阶梯啊!
空城计读后感篇6
空城计 , 指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 , 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 , 造成敌方错觉 , 从而惊退敌军之事 。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它是根据我国古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 , 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
原文:虚者虚之 , 疑中生疑;刚柔之际 , 奇而复奇 。
此计运用此象理 , 是说敌我交会 , 相战 , 运用此计可产生奇妙而又奇特的功效 。
解析:
这则汉语又讲了两个故事 。张守圭接替战死的王君焕 , 正在修筑城墙 , 敌兵又突然来袭 。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 , 大家惊慌失措 。守圭说:“敌众我寡 , 又处在城池刚刚破坏之后 , 光用石头和弓箭是不对退敌的 , 应该用计谋 。”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 , 坐在城上 , 饮酒奏乐 , 若无其事 。敌人怀疑城中有备 , 只有退兵 。齐祖铤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 , 他的做法比张守圭又多一招:等贼兵以为人走城空 , 不设警备时 , 突然命士兵大声叫唤 , 更将贼兵搞得糊里糊涂 , 只得退兵 。
虚虚实实 , 兵无常势 , 变化无穷 。在敌乘我虚之时 , 当展开心理战 。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主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 切切不可轻易出此险招 。况且 , 此计多数情况下 , 只能当作缓兵之计 , 还得防止敌人卷土重来 。所以还必须有实力与敌方对抗 , 要救危局 , 还是要凭真正实力 。
空城计读后感篇7
“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左右大军 , 向我方攻来 。”探子慌张地跑进大厅来 , 正在商量对策的诸葛亮与诸位大臣也不由一怔 。
……
“同学们 ,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九课 , 齐读课题 , 19 。空城计……”王老师站在讲台上 , 手指着黑板 , 说 。
嗯?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吗?我倒要看看 , 什么是空城 , 什么是计谋……
三国时期 , 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 , 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 , 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 , 只有一班文官 , 所带领的五千军队 , 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 , 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 , 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 , 我略用计策 , 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
于是 , 诸葛亮传令 , 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 , 士兵原地不动 , 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 , 立即斩首 。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 , 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 , 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 , 戴上高高的纶巾 , 领着两个小书童 , 带上一张琴 , 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 , 燃起香 , 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