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读后感 鸿门宴读后感优秀( 二 )


项羽优柔寡断 , 有勇无谋 , 纵有40万精兵 , 也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可悲下场 。年逾古稀、老谋深算的范增劝告项羽:“刘邦以前贪于财货 , 好美姬;现在占有关中 , 财物无所取 , 妇女无所幸 , 野心勃勃 , 想称霸天下 。”项羽决定派兵围剿刘邦 。然而 , 项伯给刘邦表功 , 项羽就变得犹豫不决 , 终于取消围剿刘邦的计划 。鸿门宴上刀光剑影 , 项羽始终拿不定主意 , 是否该杀刘邦的念头一直在他的脑海中回旋 。樊哙冒死闯入帐中 , 项羽看到他英勇无比 , 不但没有责罚 , 反而赐给酒肉 。刘邦逃之天天 , 项羽接受张良的礼物心安理得…
我觉得 , 刘邦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 不仅在于他尊敬别人、随机应变 , 还在于他善于知人、用人 , 真所谓“知己知彼 , 百战不殆” 。
鸿门宴读后感篇3
很久以前 , 西楚霸王项羽已经在我心中树立了英雄的形象 , 而当我学习了《鸿门宴》后 , 他那远去的顶天立地的背影仿佛更高大了 。
他是一位英雄 , 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的项羽 , 身历七十余战 , 攻无不克;起兵三年 , “遂将五诸侯灭秦 , 分裂天下” 。他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 , 凭着“挡我者死”的豪迈 , 手握长剑驰骋沙场 , 哪怕是在几千年后 , 我仍然感到他无人能及的英勇 。面对四面楚歌 , 面对美人自刎在怀 , 面对兵荒马乱 , 他没有乘船逃走 , 重整旗鼓 , 而是怀着震惊天地的英雄本色 , 自刎乌江 。几千年来 , 无数人为他的死而惋惜 , 但依我看来 , 他死得有尊严 , 那才是他的气概 , 他的本色 , 尽管生命之花枯萎了 , 但是花香永世留芳 。更何况 , 他本身就是一个英雄 , 无论是生的那一刻 , 还是死的那一瞬 , 所以当他死的时候 , 便战胜了刘邦 , 也战胜了所有世俗的目光 。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 不要无稽地将项羽与刘邦相比 。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 。当楚强汉弱之时 , 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 。然而你没有 。“不可沽名学霸王” , 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 , 我没有看到 , 我只看到你的率真与诚信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你直言不讳 。本把刘邦于兄弟般看待 , 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 , 暗渡陈仓!你拥有的是英雄气概与宝刀大马 , 但却难以战胜猥琐刘邦的丢诚弃信与忘恩负义 。写到这里 , 我不禁仰天长叹 , 唉!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 , 也不能与你相比 。刘邦是君主 , 一位很工心计善于用将的君主;而项羽 , 是英雄!一位轰轰烈烈地活着 , 轰轰烈烈地死去的英雄 。因为角色的不同 , 所以根本没有可比性 , 也根本不能相比 。而那些一路盲目地贬项扬刘的人恰恰没有看到这一点 。所以 , 请将所有对项羽的贬低与污辱带走吧 。
总的来说 , 项羽是一位英雄 , 一位不朽的英雄 。
鸿门宴读后感篇4
刚刚学完了《鸿门宴》一课 , 感受颇深 , 在此浅谈几句 。
“鸿门宴”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 , 也被作为日常用语 , 广为流传 。在这个故事中 , 不只是描述了发生在刘邦、项羽间的一个故事 , 更是楚汉之争的分水岭 , 表现出刘邦、项羽的种种特点 。“鸿门宴”上项羽的失败令无数人惋惜 , 却在其中有更多的历史必然 。
(一)项羽与刘邦的性格特点
项羽的军事实力比刘邦强得多 , 却没有在最佳时期干掉刘邦 , 后患无穷 , 这与他们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
项羽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奇才 , 他带领士兵们进入“反秦”的浪潮 , “破釜沉舟” , 九战九捷 , 成就了奇迹 。但也正因为这些 , 才使得他骄傲自大、草率鲁莽 。当和刘邦会面时没有清醒的头脑 , 被花言巧语所蒙蔽 , 竟然供出了自己在刘邦内部的奸细曹无伤;更是在宴会上没有听从范增的劝谏果断的下达杀掉刘邦的命令 , 使其逃脱 , 成为后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