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怪 百褶皮鞋脚上踹。因为买不起棉胶皮鞋穿,于是,人们才就地取材,就用干蒲草编成鞋子,穿在脚上,以御风寒 。因为蒲草叶片中有蜂窝状的空隙,所以具有防寒隔热的功能 。所编的鞋上有许多的褶,非常实用 。
第七怪 吉祥喜庆粘豆包。吃粘豆包主要来源于满族人的饮食习俗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 。喜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 。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面饽饽有 “ 菠萝 ” 叶饼(以柞木阔叶做皮,在皮上抹面,内加菜馅)、苞米饽饽(即发糕);高粱米面甜饽饽(加上许黄豆磨水面蒸制) 。形成了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的惯俗 。冬天到来,东北也没有什么新鲜、好吃的东西,人们就把大黄米磨成面,包上豆馅,上屉蒸熟,然后冻起来 。以后随时想吃,就从外面拿回来化开,热一下吃 。有条件的,可以用粘豆包蘸白糖吃 。
第八怪 不吃鲜菜吃酸菜 。那个时侯不是不吃鲜菜,是吃不上鲜菜 。冬天,人们为备足越冬蔬菜,除了在地窖里贮藏白菜、萝卜外,家家都渍酸菜 。渍制 *** 是:把鲜菜洗干净后,用热水浸烫后放到大缸当中,一层菜一层盐,灌上一些水,上面再用大石头压起来,一段时间过后,大白菜就发酵了 。这样渍制的酸菜一直可以保存到第二年开春 。酸菜可做汤、填火锅、做馅等食用 。虽然现在人们四季都可以吃上鲜菜了,但是冬天吃酸菜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甚至夏天也渍酸菜吃 。
第九怪 捉妖降魔神仙舞 。农村偏远落后,孩子们又很少上学,人们常常对科学的认识不够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懒于田间劳动,就利用这一点以及对妖魔鬼怪的惧怕心理,自己装神弄鬼,愚弄百姓,榨取钱财 。因此,人们在生病时,就以为是妖魔鬼怪附体,招了 “ 没脸的了 ”。于是,就请这样的巫医神汉, “ 大神 ” 、 “ 二神 ” 或 “ 帮兵 ” 等一班人马,连唱带跳地给病人 “ 跳大神儿 ” 来驱魔降妖 。事实上, “ 跳大神 ” 实际是萨满(巫师)的舞蹈,萨满舞是巫师在祈神、祭礼、祛邪、治病等活动中所表演的舞蹈 。满族称萨满舞为 “ 跳家神 ” 或 “ 烧旗香 ” ,在表演的时候,萨满腰间系着长铃,手持抓鼓或单鼓,在击鼓摆 *** 中,请各路神灵 。请来神灵后(俗称 “ 神附体 ” ),就要模拟所请之神的主要特征,作为各路神灵的表演 。比如:请来 “ 虎神 ” ,要窜跳、扑抓;请来 “ 鹰神 ” ,要拟鹰飞舞,啄食供品;或者在黑暗神秘的气氛中舞耍点燃的香火,这就表示已请来 “ 金苍之神 ”。
第十怪,烟囱砌在山墙外 。有两个说法,有的说是过去盖房子砌砖的技术不够高,如果烟囱从屋顶出去,下雨时雨水会沿着烟囱流进屋子里,造成湿墙根等现象 。于是人们为了避免这个麻烦,建造房屋时,把烟囱建在房山头儿一侧 。另一种说法是,秋天收获粮食的时候,为了贮存粮食而在房山头建的粮食囤子,因为粮食囤子高,象个烟囱一样 。
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三个原本是满族人的三大怪,后来延伸到了整个东北 。总之,这十大怪的出现或形成,主要原因是过去东北农村比较贫穷落后造成的 。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农村人自己盖楼房、烧暖气、铺地面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甚至种地不但是机械化,而且农活都是雇别人来干 。农村和城市人的生活差别越来越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而这十大怪也最终将慢慢成为历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讲给孩子们听的笑话 。

文章插图
(素材: ***编辑:一叶知秋)
赞评论(3)转载(165)分享(12)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上一篇 下一篇:你有夫妻相吗? ...
【东北风俗画东北风俗】
推荐阅读
- 老铁在东北是什么意思 东北话老铁什么意思
- 麻辣烫起源于东北吗 四川麻辣烫起源于哪里?
-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除夕的来历和风俗?
- 海南为什么那么多东北人 知乎 海南为什么那么多东北人
- 东北菜谱家常菜做法 东北菜谱
-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及风俗日期 中国16个传统节日
- 五一劳动节的,风俗 五一劳动节有哪些风俗?
- 七夕节的由来和风俗英文介绍 七夕节的由来和风俗200字?
- 梅菜在东北叫什么 梅菜北方有吗?
- 房子缺东北角对人的运势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