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简介以及故事 陶行知简介( 二 )


从知行到行知
陶行知将教师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他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他深知找到自己所为之来的大事并不容易,为此他一辈子都在执著而坚定地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甚至为此改变自己的名字 。在南京金陵大学求学期间,陶行知笃信“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因此,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陶知行” 。
回国后,陶行知发现要在中国实行实验主义教育理论并不容易,于是写文章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 。在《行是知之始》一文中,他先赞成王阳明的思想,又批评其“先知后行”,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创办晓庄师范时期,陶行知在自己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剖析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劳动、脱离民众的弊端,他在学校里不断演说自己关于“先行后知”的观点,以致许多调皮的学生称他为“行知吾师”,他也就乐得把自己名字改作“陶行知” 。
在创办了自然学园、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后,陶行知很快认识到不仅要“从行到知”,更重要的还要“由知到行”,于是提出了“行—知—行”理论 。这也很好地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正确地分析和处理了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要使教育为振兴中华服务 。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陶行知一生的写照 。他为了自己的理想,甘于俯身走入平民之间,为他们服务,将自己的全部都投入到大众教育中去,如西西弗斯推石上山般为教育事业辛苦一生,这背后若无彻底的谦和与决心,是断不会如此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