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天下者 , 为英雄也 。诸葛亮出山前于茅庐中日修兵法 , 关心天下大势;刘备忧国忧民 , 曾立志一统国家江山 。英雄胸怀大志 , 视国事为己任 。“蛟龙得云雨 , 绝非池中物” , 英雄亦是如此 。若英雄得到机遇 , 势必力挽狂澜 , 翻云覆雨 , 救人民于水火 , 挽国家于弹涂 。
英雄 , 勇往直前 , 所向披靡 。关云长单刀赴会 , 明知此行是赴鸿门之宴 , 却无所畏惧 , 大有披荆斩棘之势 。“平沙莽莽 , 绝域苍茫 , 仰天长啸归去来 , 金戈铁马空一场” , 英雄气宇轩昂 , 龙骧虎步 , 不畏风雨 , 亦不惧骄阳 。
英雄也有柔情 。英雄的柔情 , 恰似一汪水 , 纯净而平淡 。静水深流 , 肩头上的责任早已让英雄将柔情隐藏 , 变得不甚直白 , 十分含蓄 。永远忘不了 , 曹操酒至半酣时赋的那一首“对酒当歌 , 人生几何”;永远忘不了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不舍与无奈;永远忘不了 , 刘备与夫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永远忘不了 , 司马懿对儿子真挚的父爱……英雄 , 侠骨柔肠 , 英雄的感情 , 细腻而扣人心弦 。
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还是曹操的足智多谋;无论是关羽的忠诚与勇气 , 还是刘备的仁义与虚心 , 这些英雄 , 都令我们无法忘却 。
岁月 , 斑驳了英雄的青丝;岁月 , 吹皱了英雄的脸颊——一代英雄无可避免地老去了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当金戈铁马历经时间的淘洗 , 当铮铮热血经过光阴的冲刷 , 英雄又是怎样的凄凉与感伤!于是 , 英雄铸剑为犁 , 步入梦中桃源 , 不留恋尘世的一片落红 , 归隐于恬淡之中 。静观世事变迁 , 笑看春花秋月 。
“白发渔礁江渚上 ,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 。”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高二800字5
一提起《三国演义》 , 自然就会想起“正面人物”的刘备和“反面人物”曹操以及“中立人物”孙权 。这三个人在中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 。
书中的刘备“忠厚老实” , “一心想修复汉室” , 我可不这么觉得 , 你想 , 在赵云救出阿斗后 , 刘备怎么会舍得摔孩子呢?还不是因为要收买赵云的心!刘备也还是个心思细密的人 , 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 , 知曹操生性多疑 , 怕暴露自己远大志向 , 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 , 学起种菜来 , 得以骗过曹操耳目 。现在想想 , 要是刘备他提早展现的话 , 恐怕早就被曹操轻而易举地解决掉了 。煮酒论英雄时 , 当曹操说出:“当今世上的英雄 , 只有你我两人!”这样的话时 , 要不是他反应快 , 借雷声掩饰 , 曹操迟早会因为疑心将他给杀了 。可光懂得收买人心和及时反应也是没办法的啊 , 关键要有军事才能 , 说句不客气的话 , 刘备的领地都是靠诸葛亮给他出谋划策打下来的 , 至于刘备 , 我可没看见他有什么计谋上的突出特点 。他也明白这一点 , 所以三国史上才有了“三顾茅庐”一说 。
曹操一直都是以奸诈、狡猾、残忍的形象出现的 。特别是“曹操杀亲朋”这一段 , 在他人看来简直太残忍了 。吕伯奢为了招待他 , 特地出去买酒 , 他在屋里听得磨刀的“嚯嚯”声 , 误杀了他的家人后出门又设计杀了吕伯奢 。他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 , 不叫天下人负我!”更是让他人惊得目瞪口呆 。有人指责他不道义 , 可若是他不那样做 , 吕伯奢必会带人追杀他 , 那他也别想活着出县了 , 可以说 , 这是生存的需要 。曹操是决不会负“奸雄”这个“美名”的 。当老朋友许攸前来投靠问及粮草时 , 曹操先答粮草可够一年 , 后答半年、三个月、一月 , 后许攸揭发他:“休瞒我 , 粮已尽矣!”俗话说“兵不厌诈”嘛 , 曹操可是把它给运用得灵活自如 。
推荐阅读
- 读《小鹿斑比》感悟450字10篇
- 《文学名著》读后感精选
- 那一刻,有几分甜蜜在心头作文600字 那一刻甜蜜在心头作文600字左右
- 小学六年级传统节日作文600字 小学作文传统节日元宵节600字
- 成长作文600字免费 成长的青年作文600字
- 骆驼祥子读后感500字初一 骆驼祥子学生读后感5篇
- 骆驼祥子读后感1000字左右初一 骆驼祥子读后感1000字7篇
- 是谁演的贾诩 新三国演义里面贾诩是谁演的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英文 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5篇
- 三国演义大概内容是什么 三国演义大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