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门缝看人歇后语下一句 隔着门缝看人歇后语( 二 )


74、猫哭老鼠——假慈悲
75、花店挂弓——不弹(谈)了
76、泥牛入海——无消息
77、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78、牛皮灯笼——点不亮
79、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80、砒霜拌大蒜——又毒又辣
8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82、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83、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84、热锅里的蚂蚁——团团转
85、肉包子打狗——有去没回
86、傻子上街——光看热闹
87、十月芥菜——起了心
88、湿水棉花——没得弹(谈)
89、水鬼找城隍——恶人先告状
90、水中捞月——一场空
9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92、孙权定计招亲——赔了夫人又折兵
93、兔子尾巴——长不了
94、铁公鸡——一毛不拔
95、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96、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97、铁拐李的葫芦——不知卖什么药
98、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3隔着门缝看人歇后语的下一句隔着门缝看人,下一句是把人都看扁了 。
歇后语:隔着门缝看人——把人都看扁了
从门缝里看人,因为受范围的限制,所以看到的人只是既窄又扁的一条,并不能看到全身 。寓意:瞧不起人,小看、低估别人 。
4隔着门缝看人一( )歇后语这句歇后语是

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
相关歇后语还有: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5隔着门缝看人的歇后语是什么是把人看扁了。隔着门缝看人,比喻小看或片面地看待别人 。
表意上是形容一个人通过一条又细又窄的门缝来观察别人,这样被观察的人看起来好像就是变“扁”了 。形容一个人心胸狭隘,对人有偏见 。
出处:肖英俊《山村风 雨》九:“老柱头,你别往门缝里瞧人,把人 看扁了 。就你呀,我还真不服劲呢!不信 咱俩就来比试比试!’’
拓展资料: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 。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 。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
参考资料:歇后语_百度百科
6隔着门缝看人,歇后语是什么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
这句俗话非常传神地刻画出被看者和看人者的形象来,挺耐人寻味 。门缝很窄,“从门缝里看人”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只知其短,不知其长 。这样看人,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往往把人看小了、看矮了、看瘪了、看走样了 。
有的人之所以爱“从门缝里看人”,一是心眼小,不容人 。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别人的成绩充耳不闻,故意挑剔别人,贬损别人,说明自己的心胸狭窄,更严重的,恐怕还是心理阴暗 。二是有私心,不服人 。有些人喜欢贬人踩人,向人“泼脏水”,无非是为了抬高自己 。说白了,就是损人利己 。三是有成见,不饶人 。有些人喜欢对别人说三道四,横挑鼻子竖挑眼,是因为别人或许有意无意冒犯过他,便以怨相报,跟人家过不去 。
无论哪种情况,“从门缝里看人”都是不地道的 。你在“门缝里”看人家,同时也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了自己矮小的、猥琐的、扭曲的投影,这个投影是很让人瞧不起的!
关于隔着门缝看人歇后语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