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简笔画图片大全 文峰塔( 四 )


因塔建于天宁寺内,故原名天宁寺塔 。172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知府黄邦宁主持重新修建天宁寺和塔 。
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 。八龙冢位于许昌城北2公里陈庄村西,为东汉末期朗陵侯相荀淑墓冢 。
荀淑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均为东汉末年和曹魏时期的名士,人称八龙 。如荀爽,十二岁通晓《春秋》,自布衣始,九十五天官至“三公” 。
荀淑侄子荀昙的孙子荀攸是曹操的谋士,曹操称赞他“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荀 是荀淑的孙子,济南相荀绲之子,曹操的重要谋士,官至尚书令 。
传说荀淑死后,八子在冢顶各植柏一株,故称八柏冢,冢西北有散冢八个为八子葬处,时旷年久,八冢已为平地 。八龙冢呈圆形,高约5米,周长约100米 。
那么文峰塔到底独特在何处呢?大多数的塔都是由下而上的逐渐缩小,而文峰塔之独特,在于其一反常规,塔身上大而下小,呈伞状,为国内外所罕见 。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壁厚2.5米 。
塔身有五层重据,从下往上逐级增大 。每层檐角均悬有铜钟,微风徐来,叮当之声悦耳动听,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 。
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砖木结构,琉璃瓦顶,塔的八面壁上分别饰有直棂窗、圆券门和佛教故事砖雕,刻工细致,形象逼真,造型动人 。最下面的是塔基,塔基上是一个圆形莲花座,莲瓣共七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 。
圆形莲花座上就是塔身了,塔的最下层塔身较高,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其他为假门 。券门首额,有砖雕二龙戏珠图像 。
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上加铁链枷,锁,非常壮观 。我们再来看一下八根龙柱之间的八幅砖浮雕佛教故事图像 。
西南角的这幅是释迦佛说法像 。西面的这幅就是悉达多太子,即释迦佛诞生的图像 。
西北角这幅雪册苦行修定像 。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 。
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 。东面一幅为释迦佛涅架像 。
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 。可以看到图里的人物已经明显中国化了,人物的线描画法也完全是中原式的,说明释迎牟尼这位西方的圣人那个时期已经在中国深入人心 。
而且,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姿态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从这些图像可以看出当时的浮雕工艺已经非常精湛,也可以感觉到那个时期佛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人们向往美好、和平的心情 。
进入塔门,沿72级台阶盘旋上到塔顶 。由于楼梯向上越来越陡,现在来到塔顶平台,可以看到塔顶正中耸立着的是一座高达10米的宝瓶状塔刹,与北京北海的白塔塔刹极为相似 。
塔顶四周为l米多高的女儿墙,平台可容纳200余人 。从塔顶向四周看,可以看到古城安阳的全貌 。
明朝时期我们这里被称为彰德府城,周长9里l13步,大小街道90多条,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有9府18巷72胡同之说 。现在,文峰塔所在的行政区叫做文峰区 。
为了改造旧城区,安阳市 *** 实施了五路一桥工程,对路面进行了美化、亮化,文峰塔周围的这条环形道路--文峰大道,就是其中的一条,它是为了保护文峰塔,维持安阳古城原貌而专门设计的 。这条路周围的新建筑群,包括路灯也都是仿古代的,为古城又添了一道舰丽的风景 。
1997年,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诗人赵朴初先生游览文峰塔后挥毫赋诗:"层伞高擎窣堵波,沤河塔影胜洹河 。更惊雕像多殊妙,不负平生一瞬过 。
7.阜阳文峰塔的历史与故事
阜阳文峰塔位于安徽阜阳市中心干道颍州路文峰公园内(文峰公园因此得名) 。
据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 。
康熙三十五年(1696)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 。此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 。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梯道贯顶 。一、三、五、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在南、西、东三面各有三门 。塔为密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 。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串攒尖,造型朴素庄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