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300字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400字8篇( 四 )


记得母亲说过,第一个登上火箭,驾驶着它冲向宇宙的伟人是杨叔叔 。我一直都很羡慕杨叔叔,因为他不仅是第一个个“飞”上天的人,他还是第一个让我们看到了地球母亲和宇宙有多么美丽 。所以我也想像杨叔叔一样,让更多人了解太空 。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我从母亲那里得知,杨叔叔在火箭发射前,坐在火箭舱时,测得他的心跳一点儿也不快,他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紧张,而是严肃 。我听到时觉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个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紧张?之后,我知道了 。原来,杨叔叔训练时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认真,不马虎 。所以我暗下决心,告诉自己,我要以杨叔叔为榜样,认认真真学习,做事,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亲说,您以前常问我:“你喜欢航天吗?你喜欢当航天员吗?”以前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心里总是非常紧张,因为我想严肃地说,我很喜欢,但是我又担心自己做不好 。现在我知道了,航天是伟大的事业,航天员很是伟大 。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关注航天的相关知识,再凭借着我对航天的喜爱,我一定会有机会去探索充满好奇的宇宙 。
为了这个航天梦,我会努力的 。
三、二、一!发射!
这一句振奋人心的声音,会促使我不断努力的 。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400字7
在地球以外的银河里,有着无数的星球,也有着无数个未知的谜题等着人类去探索,在2007年以前,我国对月球有着无数的猜测,直到2007年的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研制的“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颗我国绕月人造探测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这个寄托了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期盼,寄托了十三亿中国人民希望的实验终于成功了,这个第一颗人造探测卫星的发射,为我国航天领域做出了一个转折 。
航天之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十三亿国人的梦,汇聚成一个大的中国梦 。如今,虽然美国航天科技处在我国前列,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十三亿中华人民的努力下,我国的航天技术一定会赶在美国的前列 。
时候的我,也有着一个小小的航天梦 。望着蓝蓝的天空,我会想像太空的样子,那里一定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星球,和美丽的银河,要是我到了太空,我一定会先去看看土星,看看它那美丽的的土星环,看看它所属的太阳系 。虽然我不是一名宇航员,但我对外太空充满了憧憬 。
我不但对太空充满了憧憬,我还对太空有着许多疑问 。为什么只有土星有土星环?;宇宙黑洞是怎样行成的?;既然宇宙的地球上有人类存在,在外太空是否也有外星人的存在呢?
外太空有着太多的谜题存在,只有通过飞上太空才能知道,航天计划的意义也正是如此 。原来,人们对于太空感觉像是一个谜题一样的存在;像是一个无法预料的猜测;像是一个充满可能的领域 。如今,我们对于外太空的基本行星都有大概的了解,对于各个星系也有了认知 。在经过无数人的努力下,航天计划会向我们展示更精准的数据、更清晰的图片,为我们解开宇宙的奥秘 。
蓝色之梦,航天之梦,我们的中国梦!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400字8
我国载人飞船已经成功上天 。这位伟大的航天员就是杨利伟 。
航天员的训练是艰苦的 。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需要经过千锤百练 。
航天员的基础理论训练共有13门课程 。航天员虽然都有大专以上学历,但经历长期的飞行员生活,重新坐下来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加之许多课程非常陌生,困难可想而知 。航天员白天上课,晚上做作业,课余时间也抓紧学习,就是外出疗养也不忘背英语单词 。就这样,基础理论学习结束考试,航天员门门课程都达到良好以上 。体质训练是长期的 。飞行员的身体素质都很过硬,但航天员对体重、耐力、速度、灵活性、柔韧性、肌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他们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坚持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体质训练从不间断 。为了控制体重,不少航天员坚持每天跑5000米 。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运动会上,中长跑项目的第一、二名都是航天员 。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实际上是向人的生理极限挑战 。比如,超重耐力训练,要求飞行员在5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2至3秒,而航天员却要在8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40秒;前庭功能训练,训练中,要求航天员自旋转、振动或坐在离心机中,用4倍重力加速度转动并突然停止,还要求闭上眼睛转动脑袋 。此外,还有许多训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