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榆树图片大全 黑榆( 二 )


可见 , 他们吃榆钱 , 不是干吃 , 而是混搭着其它食材吃 。有拌着菠菜或菱炒的 , 有掺了玉米糁做汤喝的 , 味道是滑腻鲜美 。但是 , 榆钱的新鲜期很短 , 如果错过了 , 它们就变黄变干 , 无法食用了 。所以 , 徐夜发出了类似于“花开堪折直须折”的呼声 。
清末明初的薛宝辰列举了榆钱的几种吃饭 。“嫩榆线 , 拣去葩蒂 , 以酱油、料酒燖汤 , 颇有清味 。有和面蒸作糕饵或麦饭者 , 亦佳 。秦人以菜蔬和干面加油、盐拌匀蒸食 , 名曰麦饭 。香油须多加 , 不然 , 不腴美也 。麦饭以朱藤花、楮穗、邪蒿、因(茵)陈、同(茼)蒿、嫩苜蓿、嫩香苜蓿为最上 , 余可作卖饭者亦多 , 均不及此数种也 。”(《中国烹饪古籍丛书·素食说略》(薛宝辰撰 , 王子辉注释 , 1984年9月之一版))
看完以后 , 是不是口水已经在口腔里打转了?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则写道 , “杨芽儿摘嫩了 , 浸到开水锅里烫一烫会化成一锅黄汤绿水 , 吃不到嘴里;摘老了 , 又苦又涩 , 难以下咽” , 榆钱“只有不老不嫩的才能吃……用玉米面羼合榆皮面擀薄皮儿 , 包大馅儿团子吃 。可这也省不了多少粮食”(《榆钱饭》) 。
不过 , 榆钱虽好吃 , 却不能贪吃 , 凡事都有一个度 。三国时期的嵇康在《养生论》里讲到 , “且豆令人重 , 榆令人瞑;合欢蠲忿 , 萱草忘忧  , 愚智所共知也” 。常吃黑大豆 , 身体就会变得沉重 , 过量使用榆皮和榆叶(榆钱) , 就会让人昏昏欲睡……这是愚蠢人和聪明人都知道的常识 。

黑榆树图片大全  黑榆

文章插图
【诗意】春天容易匆匆离去 诗人希望用榆钱买得春光驻
小小榆钱 , 其实不仅连着世人的胃 , 也连着诗人的心 。
由于其状似钱 , 就有不少诗人拿它开玩笑 。盛唐诗人岑参 , 曾经做了一首《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 , 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 , 摘来沽酒君肯否” 。
诗里写了一个在花门卖酒的老人 , 已经七十了 , 还大坛子小瓮子地摆酒卖 。道路旁边 , 正好有一棵结满了榆钱的树 , 岑参就问他 , 摘下来的榆钱 , 如果买你的酒 , 你肯不肯?
有句俗语叫“春脖子短” 。特别是郑州的春天 , “春如四季” , 去掉不正常的时间 , 正儿八经的春天并没有多少天 。所以 , 爱惜春天的人们 , 总担心春天匆匆归去了 。
“惜春长怕花开早 , 何况落红无数” , 辛弃疾也有这样的感慨 。所以 , 就有诗人打算用榆钱向造物主行贿 , 希望能让春天留下来 , 不要匆匆离去 。
清代诗人王鹏运在《点绛唇·饯春》里写道 , “抛尽榆钱 , 依然难 *** 光驻 。依春无语 , 肠断春归路” 。这种想法 , 很单纯 , 也很幼稚 , 和很多诗人想拉住太阳不让落山一样 , 所体现的其实是依依惜别之情 。
等到燕子归来 , 黄莺啼鸣 , 芳草碧绿之际 , 春天就真的难留了 。北宋词人万俟咏如是写道 , “纵岫壁千寻 , 榆钱万叠 , 难 *** 留” 。正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这只不过是诗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
黑榆树图片大全  黑榆

文章插图
【典故】消失的“榆火”文化 “为霞尚满天”的桑榆晚景
榆树 , 不仅榆钱可吃 , 榆叶也可吃 , 饥荒年代 , 榆皮也能吃 。榆树本身 , 还能做板材用 。相比较而言 , 榆树是有用之树 。
大河报·豫视频采访人员了解到 , 全省29968株古树 , 共涉及3714个树种 , 基本都是乡土树种 。其中 , 榆树有316株 , 数量不算太多 。经过盘点发现 , 榆树的年龄基本都在几百年 , 不像松柏、皂荚、国槐、栎树那样有千年以上的 。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榆树是有用之树 , 因为它有用 , 所以基本都被利用 , 保护下来的就不太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