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名字的由来 李四光名字由来( 二 )


这个大智若愚的问题估计正是小四光得以成长为伟大科学家的起因 。先不论这个问题在小四光的脑海中存了多少年,站在水陆街的湖北省学务处报名台前等待报名的小四光,还不清楚他所在的地方有何历史意义——这是全中国第一个省级的新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前一年才刚刚设立 。张之洞认为,小学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在他主持下,湖北省率先建立了学务处 。自1902年起,他相继在武昌城内创办了5所高等小学堂,统称为东、西、南、北、中5路新学,各自招收100名学生 。入学年龄定在11岁至14岁之间,先决条件是至少能够背诵一两部经书,并且可以讲述其中的大意 。
值得强调的是,考生一经录取,在校期间的住宿、伙食、服装和日用品等全由校方供给,品学兼优者还可以享受公费选送到国外留学!而张之洞与张百熙、荣庆于次年即1903年推出的“癸卯学制”,更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备的新学制 。这两件新生事物,对旧中国逐渐转轨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作用 。
但当时小四光没想那么多,在这座由旧皇太子殿改建的古老建筑中,他的心里只是再一次浮现下张家湾村那块巨石的突兀模样 。在来武昌之前,他只能向乡村野老发问,其中学问最高深的人,也无非是顶着秀才头衔的父亲李卓侯 。现在就不同了,他马上就会有更渊博的老师,这些老师各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这里,他一定能找到真正的答案,这个困扰他几乎长达5年的问题就要水落石出了 。
“快填,快填,后边那么多人啦!”办事员不耐烦地催促着,鄙夷地斜视着一身土布裹身的李四光 。这件蓝棉袍子,是妈妈为小四光精心缝制的最好的衣服 。它是母亲在他出发的前夜,由自己出嫁时的嫁衣一针一线改制出来的,注满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喜爱和祝福 。
小四光从飘飘然中回过神来,拿起笔来就写 。按照习惯,我们不太可能在填表时先写年龄,但对于惯于不走寻常路的李四光来说,这种可能性则超出凡人几多 。他本来打算最后写上自己庄重的名字,但一不留神,却将年龄写进了姓名栏:十四 。待他发现时,本来选择重新拿一张报名表填写是最恰当的,但是李四光知道,这张报名表价值一元 。
一元钱!能买很多东西咧!将近100千米的路途,虽然是自己挑着担子走了好远,但兜里并未留有很多钱——黄冈到武昌的船票是一笔开销,何况家里给的本来就不多,而这,还是李卓侯亲自去乡邻家借来的 。“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小四光深知父亲这一次已是破了例 。
该怎么办?李四光看着姓名栏中的“十四”,急中生智,在“十”字上加了几笔改成了“李”字 。可这样名字就成了李四,太过俗套也不够好听 。这时他猛然看到填报大厅的牌匾上书“光被四表”四个大字,自小熟读《四书》《五经》的他知道,这出自《尚书》中的“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这四个字让他豁然开朗,同“仲揆”这个古意盎然的名字相比,“四”再加个“光”,多好啊!而“四光”这个名字又非常响亮,亦有“四面八方追求光明”的含义,顿觉欣欣然 。自此,“李四光”这个名字诞生了,而此三字也开始渐渐闻名于世 。
这改名的事件,让这位少年天才的不同凡响暴露无余,并充分显露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四大个性:
其一,节俭 。为省一元血汗钱不惜更名;
其二,挑剔 。他深恨自己的草率,此时尽显对自己的苛刻;

其三,创新 。在20世纪最初的中国,名以传家的古训根深蒂固,他小小年纪即自作主张,独立创新思维让时人侧目;
其四,认真 。他没有在慌乱中随意写下任何字,比如叫“李四龙” 。出生于回龙山的他,按理脑海中应该第一个浮现出“龙”字,但他从来就善于并乐于思考,名字必须有意义,与其说填报大厅牌匾上的“光被四表”四个字解救了他,不如说生命中的第一扇幸运之门早已潜藏于此,这是上苍对努力者的必然福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