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中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 三 )


焦炉能力利用率(%)=
实际焦炭产量(全焦、干基)(吨)
×100%
按设计参数计算的焦炭产量(全焦、干基)(吨)
(二十一)焦炉炭化室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焦炉炭化室有效容积利用系数(亦称焦炉日历利用系数)是指焦炉在日历工作时间内每立方米炭化室有效容积平均每日生产的合格全焦产量 。它是综合反映焦炉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低的
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焦炉炭化室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吨/米3·日)= 合格全焦产量(干基)(吨)
焦炉孔数×每孔炭化室有效
容积(米3)×(日历日数)(日)
计算说明:
(1)焦炉孔数和炭化室有效容积按设计规定计算 。
(2)全厂各焦炉孔数及其炭化室有效容积大小不一时,先按有效容积相同的焦炉计算其利用系数,再以各种炭化室总有效容积为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全厂综合利用系数 。
(二十二)结焦时间
结焦时间(炭化时间)是指某炭化室装煤时平煤杆进入小炉门到推焦时推焦杆与焦炭接触开始推焦的全部间隔时间 。其计算公式为:
结焦时间(时/孔)= 实际结焦总时间(时)
实际出炉总孔数(孔)
计算说明:
(1)式中子项、母项的统计时间应一致 。
(2)实际结焦总时间是指在统计时间内推焦的各炉结焦时间之和 。
(3)多座焦炉的平均结焦时间应按加权算术平均计算 。
(二十三)计划系数(K1)
计划系数是反映炼焦炉结焦时间变化情况的指标,用K1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系数(K1)= 每班计划推出炉孔数-计划和规定结焦时间相差±5分钟以上的炉孔数
每班计划推出炉孔数
(二十四)执行系数(K2)
执行系数是反映焦炉推焦操作正常与否的指标,用K2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执行系数(K2)=每班实际推出炉孔数-实际和计划推焦时间相差±5分钟以上的炉孔数
每班计划推出炉孔数
(二十五)总推焦系数(K3)
总推焦系数是反映炼焦车间(工段)在执行规定的结焦时间等方面管理水平的指标,用K3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总推焦系数(K3)= 计划系数(K1)×执行系数(K2)
计算说明:
(1)推焦时间是以推焦杆接触焦饼开始推焦的时间计算;装煤时间是以平煤杆开始进入小炉门的时间计算 。
(2)检修炉和缓冲炉除外 。
(二十六)装煤系数
装煤系数是反映装煤均匀程度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装煤系数= 本班实际装煤炉孔数-和规定装煤相差±200千克的炉孔数
本班实际装煤炉孔数
(二十七)温度均匀系数(K均匀)
温度均匀系数是指焦炉测温火道平均温度的均匀系数 。它是反映焦炉加热均匀程度的指标,用 K均匀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K均匀=2M一(A机+A焦)
2M
式中M——焦炉燃烧室数;
A机、A焦——分别为机侧与焦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平均温度
±20 ℃(边炉为士30℃)的个数 。
计算说明:检修炉和缓冲炉除外 。
(二十八)温度安定系数(K安定)
温度安定系数是反映焦炉测温火道平均温度的稳定性的指标,用K安定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K安定=2N-(A机+A焦)
2N
式中N——在所分析的期间内直行温度的测量次数 。
A机、A焦——分别为机侧、焦侧直行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规定的温度标准偏差超过±7℃的次数 。
(二十九)炉头温度系数(K炉头)
炉头温度系数是反映炉头火道温度均匀程度的指标,用K炉头来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K炉头=焦炉机、焦侧炉头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
焦炉机、焦侧炉头火道数
计算说明:不合格火道数是指机、焦侧炉头火道温度分别与其炉头平均温度相差士50℃以上的火道数 。炉头平均温度是指包括边炉在内的全部炉头火道温度的平均温度 。
(三十)横排温度系数(K横排)
横排温度系数是反映燃烧室横向温度均匀程度的指标,用K横排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K横排=规定横排温度测量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
规定横排温度测量火道数
计算说明:不合格火道数是指实测温度与标准线温度分别相差±20℃(单排)、±10℃(十排)、±7C(全炉)以上的火道数 。

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中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