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文章400字 关于鲁迅的文章( 二 )


“之一个吃螃蟹的人”———沈尹默是中国散文诗的拓荒者 , 他的散文诗必然载入史册 , 虽然他一生只写了17首 。他的旧诗词倒有《秋明集》《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传世 , 但还有多少读者认真去读呢?相反 , 他的散文诗《月夜》《三弦》却久经传诵 。一个人的成就难以预料 , 青年时代的沈尹默很了得 , 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出谋划策 , 积极推荐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 。陈办《新青年》 , 他自然成为编委会的得力干将 , 成为新诗开路三健将之一 , 他在主题、题材、形式和风格方面大胆探索和革新 , 写出中国之一首散文诗 。后来 , 沈尹默东渡日本游学 , 停止了新诗的创作 。回国后从事教育 , 曾任北平大学校长 , 晚年以书法著名于世 。
有关鲁迅的散文二
鲁迅早年与二弟周作人合作写成的《惜花四律》 , 先前曾被收入十卷本和十六卷本《鲁迅全集》;后来要出十八卷本的新全集了 , 这四首诗是否收入 , 专家们曾经有过不同的意见 , 有人主张不必再收 , 因为这一组诗原作者是周作人 , 有人主张继续收录 , 因为这些诗是鲁迅大改过的(参见陈福康《〈惜花四律〉不能从〈鲁迅全集〉中删去》 , 《中华读书报》2002年7月31日)——最后还是收入了 , 列入《集外集拾遗补编》附录之二(《鲁迅全集》第8卷 ,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 第538页) 。
收进来当然是对的 , 这一组诗鲁迅加工的痕迹很浓 , 由此能得到很多信息 , 颇具研究的价值 。关于是否收录此诗 , 后来还有一些纷争 , 大抵无关宏旨 , 可以不去多管;意气之争尤无必要 , 充其量也只是出版史的一点花絮罢了 。
这四首诗的出处在《周作人日记》辛丑年后所附《柑酒听鹂笔记》中 , 题作《惜花四律步藏春园主人元(原)韵》 , 作者署“汉真将军后裔”;眉批则说:“都六先生(周作人)原本 , 戛剑生(鲁迅)删改” , 又说“圈点悉遵戛剑生改本”(《周作人日记》上册 , 大象出版社1996年版 , 第294~295页) 。所谓“汉真将军” , 指西汉的著名将领周亚夫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云 , 周亚夫驻扎在细柳 , 天子前来劳军 , 前驱先到 , 进不了营门;稍后文帝本人驾到 , 还是进不去 , 于是——上(文帝)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上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 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 ,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 , 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 , 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 , 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 , 此真将军矣!”
可知“汉真将军后裔”表明姓周 , 指鲁迅、周作人皆可 。日记中这样署名 , 恰好表明这四首诗是他们兄弟亲密合作的成果 。
在周作人的初稿上鲁迅改得很多 , 已近于重写 , 所以周作人后来提到这四首诗时 , 直接将它们称为鲁迅的作品(详见《旧日记里的鲁迅·辛丑二》 ,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 止庵校订 ,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 第293页) 。现照定本抄录如下:
鸟啼铃语梦常萦 , 闲立花阴盼嫩晴 。怵目飞红随蝶舞 , 关心茸碧绕阶生 。
天于绝代偏多妒 , 时至将离倍有情 。最是令人愁不解 , 四檐疏雨送秋声 。
剧怜常逐柳绵飘 , 金屋何时贮阿娇?微雨欲来勤插棘 , 薰风有意不鸣条 。
莫教夕照催长篴(笛) , 且踏春阳过板桥 。祗恐新秋归塞雁 , 兰艭载酒桨轻摇 。
细雨轻寒二月时 , 不缘红豆始相思 。堕茵印屐增惆怅 , 插竹编篱好护持 。
慰我素心香袭袖 , 撩人蓝尾酒盈卮 。奈何无赖春风至 , 深院荼蘼已满枝 。
繁英绕甸竞呈妍 , 叶底闲看蛱蝶眠 。室外独留滋卉地 , 年来幸得养花天 。
文禽共惜春将去 , 秀野欣逢红欲然 。戏仿唐宫护佳种 , 金铃轻绾赤阑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