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文章400字 关于鲁迅的文章( 三 )


据周作人眉批 , 之一首只有之一句和第二联是“原本” , 而其中“茸碧”原作“新绿”;第七句的“不解” , 原作“绝处” 。第三首也是只有之一句和第二联出于原稿 , 其余都是鲁迅改写的 。关于二、四两首无眉批 , 不知道是并无改动还是全部由鲁迅重新写过 , 估计是后一种可能性比较大 , 这里周作人完全未提“原本”如何 。
就周作人眉批所说明的情况来看 , 鲁迅的改订占了很大的比重 , 而且用词更为讲究 , 例如“新绿”二字比较一般 , 而“茸碧”则更为形象直观 , 与上句中的“飞红”对仗关系也更佳 。可惜我们现在看不到周作人的原稿 , 否则可以对鲁迅这一系列修改的用心有更多的了解 。
《惜花四律》写爱花护花的心情颇为细致动人 , 这与他早年喜欢种花关系很大 。三弟周建人先生回忆说 , 鲁迅早年“空闲时也种花 , 有若干种月季 , 及石竹 , 文竹 , 郁李 , 映山红等等 , 因此又看或抄讲种花的书 , 如《花镜》 , 便是他常看的 。他不单是知道种法 , 大部分还要知道花的名称 , 因为他得到一种花时 , 喜欢盆上插一条短竹签 , 写上植物的名字 。”(《鲁迅先生小的时候》 , 《回忆大哥鲁迅》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 第2页)鲁迅对花草的兴趣维持了很长时间 , 在南京读书期间曾写过若干关于花木方面的札记 , 至今还可以看到两则《莳花杂志》(现亦已编入《集外集拾遗补编》附录二) 。他从日本回国以后 , 又恢复了对于植物学的爱好 , 抄录和校勘了不少有关的古书 , 如《南方草木状》、《园林草木疏》、《洛阳花木记》、《何首乌录》、《金漳兰谱》等等(参见顾农《早年鲁迅与草木虫鱼》 , 《上海鲁迅研究》2008年秋季号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10月版);这些可以说都是《惜花四律》的延伸和发展 。
从鲁迅早年与周作人合作的这四首七律还可以看出鲁迅青年时代的旧体诗功夫 , 对偶的句子安排得很是工整到位 。鲁迅后来在《南腔北调集》的《题记》里提到这个书名的由来 , 又说用这名目也有“准备和还未成书的将来的《五讲三嘘集》配对”的意思 , 接下去又道:
我在私塾里读书时 , 对过对 , 这积习至今没有洗干净 , 题目上有时就玩些什么《偶成》 , 《漫与》 , 《文章秘诀》 , 《捣鬼心传》 , 这回却闹到书名上来了 。这是不足为训的 。
这样的积习 , 现在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乃至作家、诗人已经不再有了 。能对对子或写几首旧体诗的人往往很自豪 , 尽管对得如何写得如何又是另一个问题 。这正如现在的高考作文 , 偶有学生用文言文来写 , 往往能拿到高分;至于他那文言文是否真的上路 , 又是另一个问题一样 。鲁迅说的“不足为训” , 颇堪深长思之 , 这不能单纯地看成只是他的谦词 , 对对子能学会固然很好 , 而普遍提倡已无必要 。
2鲁迅写的文章有哪些鲁迅写的文章有《藤野先生》、《孔乙己》、《阿Q正传》、《拿来主义》、《社戏》等 。
作品介绍
1、《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散文 , 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讲述了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 , 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 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 , 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 , 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 , 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 ***。
重点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 同时交织着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老师感激心情 , 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
2、《孔乙己》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小说 , 也是该篇小说的主人公 。这篇小说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这篇小说描写孔乙己作为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 , 缺乏实际技能 , 只会诸如“‘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这样的迂腐“知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