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水门桥真实事件( 二 )


二:志愿军的部署
早在长津湖战役开始前,志愿军便注意到了Y字型以南的道路问题,破坏公路及沿途桥梁就已在作战筹划之中了 。
在战前作战部署中,第20军军属侦察营的任务即是破击公路,并掌握敌后续部队活动情况 。
另外第20军60师主力进至古土里以北后(注:该师主要任务为切断下碣隅里与古土里联系,并相机攻占古土里),也明确命令以一部配合军侦察营破击公路 。其路段为古土里以南、真兴里以北,水门桥自然在这两段之间 。

不过这一方向当时为辅助线,是配合主战场动作的,最初的目的是阻敌北援 。同时在其他路段,志愿军也在广泛地破路、破桥,破袭行动并不仅限于是水门桥 。
当60师部队进抵相关区域后已是11月27日,在当天晚上东线志愿军向被围美军发起突然袭击,美军受到极大震撼 。
11月28日,古土里美军一部向北进发,但遭到第60师部队的阻击,当晚60师还对古土里发动了夜袭,不过没能打下来 。
综合当时各战场的战况,美军被围兵力远超我们战前估计,其火力更是要强很多 。尤其战场报告显示美军坦克的活动对志愿军攻击部队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使得我们必须更多地考虑反坦克问题 。
其实美军当时在战区部署的坦克并没有太多,但是美军有大量的履带式装备,其中包括M16四管12.7毫米自行高机和M19双管40毫米自行高炮等 。这种武器在当时的志愿军中,也常被称为是坦克 。


志愿军没有很好的反坦克武器,美军所使用的这些装备我们此前又都没有见过,因此对付坦克及自行高炮等新式武器就是很头疼的事情 。
既然不能很好地解决打坦克(包含一些特种车辆)的问题,那么阻止美军坦克更多地进入到战区就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 。而阻止坦克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便是:破路、炸桥,让它过不来 。
11月29日,20军下达命令强调:
要60师派出1个团及2个营控制古土水(即古土里)以南之阵地,并彻底破路,另侦察营应坚决破坏公路 。
这一路所应对的是从真兴里向北来的援军 。同时还要求60师主力破坏古土里以北的公路,明确提到要把公路桥炸坏防坦克 。
11月29日白天,古土里美军以英军第41特遣队、来自陆战队和陆军不同建制的2个步兵连及部分勤杂兵力和29辆M26坦克组成德赖斯代尔特遣队与下碣隅里美军南北对进,试图打通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通道 。

第60师已经受命对道路和沿途桥梁进行了破坏,然而美军在先头17辆M26坦克的支援下,以极强的工兵力量边打边修,修好后就能马上通过 。我们当时缺乏反坦克武器,对M26坦克也不熟悉,因此即便是付出了很大代价也没能阻止这些坦克,最终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先头的大部分坦克及300多名步兵还是抵达了下碣隅里 。
不过德赖斯代尔特遣队是前后两头坦克护卫,中间是步兵车队,60师主力集中打中间车队取得了很大的战果,歼敌达500余人 。后卫的12辆坦克曾前往救援,但其缺乏步兵协同,故而我们取得了部分战果,其余坦克又退回了古土里 。
而60师当天派往古土里以南执行破路任务的是180团,该部实际早在前一天就开始破路了,为此还用掉了大部分炸药,最后只剩下炸药15斤 。

11月30日,第20军命令180团应占领古土里以南之黄草岭,并做好工事向南攻击 。南进部队最好以1个连带电话机,随时报告前沿情况,同时再次强调黄草岭的路应彻底破坏,保证坦克过不来 。
这说明180团当时尚不在黄草岭及以南活动,此前破路重点在古土里外围,还没到水门桥 。
三:破袭水门桥
11月30日这一天,黄草岭以北的在院里发现了敌2辆装甲车,打掉一辆后另一辆南逃,60师以180团1个营向黄草岭追击 。

30日上午,180团报告黄草岭有敌坦克及步兵100余,以南还有一个营的兵力,这说明当时有敌军已经先占了黄草岭 。
对照美军资料,这股美军应该是第31团级战斗队的第31团第2营,该营并未赶上主力北进新兴里,战斗打响后才从另外的区域向战区集中 。

这股敌军当然不是常驻,而是在向北进发,并于30日晚到次日凌晨时开进了古土里 。期间180团曾出击,歼灭敌军一部,但未能阻止其主力进入古土里 。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有疑惑了,古土里外围的道路已被破坏,为何美军这个营还能开进去呢?
因为志愿军当时对美军缺乏了解,破路的程度是以国内战争时期的标准进行的,而且天寒地冻、炸药有限,故而破坏程度有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