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水门桥真实事件( 四 )


美军当时掌握有制空权,对其撤退必经之路上的水门桥是高度关注的,因此每次炸桥,其总能获知情况 。
不过此时美军自己携带的M2车辙桥组件已用尽,经过工兵指挥官观察评估后认为,只能通过空投的方式获得M2车辙桥组件,再用于水门桥的修复 。
M2车辙桥组件在美军后方本就有储备,美军也有大量的飞机,运力根本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空投成功 。

美军航空兵曾进行了试投,但没有成功,后来更换新方案后不待试验就直接投放,因为陆战1师实在是等不及了 。
12月7日,8架C119运输机各带一套M2车辙桥组件实施空投,这次空投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其中一套落在了志愿军阵地上,一套损毁,还剩下6套完好的被美军回收,而美军估计修复水门桥要用到4套,因此这个空投成功率也够了 。
志愿军在美军运输机空投时曾以轻武器射击,但杀伤力有限,难以阻止美军空投的实施 。不过对于美军空投的意图,志愿军却不难猜到 。
因为在此前炸水门桥的时候,美军曾用M2车辙桥组件修复过,如今其空投的M2车辙桥组件就有一套落在了我们的阵地上,我军自然能判断出美军已经得到新的组件用于架桥了 。为了阻止美军架桥,志愿军对水门桥还要进行进一步的破坏 。
五:最后的战斗
12月7日在美军空投M2车辙桥组件的时候,第20军在水门桥附近区域的部署情况是:

180团在堡后庄与堡庄间有1个连,有2个连到门岘,黄草岭有1个连,另有2个连到水云庄西公路与铁路交界处 。以上只有6个连 。而这6个连因为身处补给线的最南端,且多在高地布防,在冻饿和空袭的极端苦难下,减员很大,战斗力下降严重 。
12月8日,20军军长张翼翔询问180团公路破得如何?参谋长俞炳辉答道:昨晚未破主要是情绪有问题;张翼翔下令立即前去破击 。
由此可知,在12月7日美军空投M2车辙桥后,20军即判断其又要架桥,因此令180团在晚上再次破桥 。

不过180团此时已经冻饿严重,大量减员,说是情绪有问题,其实已是力有不逮,尤其是在高地上一直坚守的战斗部队 。
180团政治部组织股干事沈肇寿曾向守卫在1081高地上的2连送过最后一次补给,所谓的补给其实就是十几斤冻土豆,沈肇寿上了1081高地后看到了这样的情形:

当时工事都是雪堆的,战士们伏在工事里,一个个脸都冻得紫了,有的用棉花捂着耳朵,有的用棉被裹着腿,几乎没什么人讲话,只是转眼珠看着你 。工事前边,摆着手榴弹,揭了盖,敌人攻上来就把手榴弹朝工事外头送,能送出去多远送多远,反正没力气投了 。司务长送上去的地蛋,也有一半人不能吃了,咬不动呀!
沈肇寿见到了连长赵明生和指导员李克,赵连长说:太冷,枪也打不响了,只有靠手榴弹,随后又说:手榴弹也没力气投,不行就把敌人引上来同归于尽 。沈肇寿又看了看指导员李克,他已经快不行了,说话也说不清楚 。赵连长后来让沈肇寿回去跟首长汇报,一定坚守,只要人在,阵地不会丢 。
2连是180团1营的主力连,该营教导员方明后来说道:
我二连是营的主力,他们坚守1081高地 。该高地位于公路与小铁道交叉处的东部,地势十分险要 。营指挥所就设在高地下端 。二连坚守1081高地,任务十分艰巨,北面要防止美陆战一师南逃,南面要阻击美七师北援,高地气温比山下要冷,天寒地冻,挖防御工事非常困难,好多战士手挖出血来了,不喊苦 。

大盖帽、单薄的棉军装、脚穿的单胶鞋,难御摄氏零下20度的严寒 。晚上除放哨警戒外,其余只能两个人挤在一起取暖 。连队伙房从山下送吃也很困难,最苦的一餐只能吃上三个土豆 。我们连队的武器只有步枪、冲锋枪、轻机枪、手榴弹加刺刀,不如敌人上有飞机、下有坦克、机械化装备,脚穿皮革,晚上睡鸭绒被 。几天激战中除几名重伤员送下山,所有轻伤员都坚守在阵地上 。
然而在酷寒的侵袭下,这样强的主力连到最后的状态也已经很差了 。而当时志愿军在门岘到堡后庄(水门桥在其中)高地上部署的180团其他连队基本也是这个情况 。

但尽管如此,在12月8日白天,180团在附近的部队依然执行命令又炸了一次水门桥,到晚上7时,20军军部收到消息确认门岘与堡后庄洞桥已被破,坦克确不能通过,堡后庄以南公路亦破,路上放有3辆坏坦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