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下册八年级语文教案( 八 )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
第2课时 大道之行也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
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
一、导入新课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 。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幼有所长(zhǎng)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xīng)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
3.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义 。
4.教师点拨 。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词
①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道路 。)
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归 。)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古义:兴起 。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
④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
(3)一词多义
①闭:A.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
B.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关闭)
②谓:A.是谓大同(动词,叫作)
B.予谓菊(动词,认为)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
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以下几句是分述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结全文 。
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明确:“大道”,政治上的理想,治理社会的准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阶段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
明确:“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