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⑤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明确:①表示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②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③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④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的愤慨之情;⑤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5.个性表达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①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②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③我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
人教版下册八年级语文教案5
《礼记二则》
教学目标
第1课时 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
(1)正读音
嘉肴(jiā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⑤虽有至道(的道理)
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
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⑧教然后知困(困惑)
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3)古今异义词
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下册八年级语文教案】(4)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明确: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
明确: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主旨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做铺垫 。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
明确: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
推荐阅读
- 加勒比海盗名言英文原版 加勒比海盗名言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通用版
- 广告终结者安卓版官网 关于怎么设置广告终结者的操作
- 淘宝特价版红包怎么使用 淘宝特价版怎么开红包
- 注册版权有什么好处? 注册版权的费用
- 手机版微信打开文件存储途径 手机微信图片在哪个文件夹里面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措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 三年级语文课实用版教学课件
- 钉钉电脑版最新版本怎么更新升级系统 钉钉电脑版最新版本怎么更新升级
- 方舟恐龙蛋怎么孵化手机版 方舟恐龙蛋怎么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