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是孟子 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三 )


荀子可以说是先秦儒家三世之中最为博学之人 , 他不仅身兼前面儒家两圣之学说于一身 , 更是融入了当时社会上悄然兴起的法家与墨家之术 , 并对法家学说有自己独到见解 , 荀子认为重法 , 并崇尚法治 , 其曾经在秦国进行过一段时间的考察 , 他认为秦国之所以每次对外作战都能获得胜利 , 是因为秦国当时的行政效率极为迅速、政治清明 , 并不像山东六国那样的拖沓腐朽 , 所以间接性导致了秦国每次对外作战都能取得胜利 。
荀子最为出名的并不是他的学说有多么的振奋人心 , 而在于他有三个极其著名的弟子 , 其中第一个不得不提的便是韩非子 , 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代表 , 又是韩国的王族公子 , 韩非子年轻时期即已仰慕仰慕兴王富强之术 , 政治王道之学 , 便拜师荀子 , 进行法家学说及儒学的深入学习后来韩非子走上法家之道 , 并得到秦始皇的重视 , 后虽在其师弟李斯的暗害下 , 死在秦国 , 但韩非子在我国法家学说历史上也不失为一代大家 。
第二位弟子是李斯 , 李斯是秦朝的宰相 , 曾经辅助秦始皇平定六国 , 统一天下 , 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质上的宰相 , 李斯的功绩不必多说 , 在陪同秦始皇在数十年里连灭齐 , 楚 , 燕 , 韩 , 赵 , 魏 , 南越等国 , 并建立起大一统的秦王朝 , 而且李斯在刑名法制之上亦有独到之处 , 及多次为秦始皇设立刑名、造碑石刻、颁布法令 , 帮助秦王朝巩固天下的政治 。
李斯个人的工业在历史上也可是排名排名前列 , 但李斯之为人殊为可恨 , 史记其中曾经记载过一个仓中老鼠的故事 , 便证明此人目光短浅 。只顾偷食仓中之米 , 而无顾仓中是否还有米?终于在最后秦始皇驾崩之后与宦官赵高篡改遗诏 , 致使秦王朝土崩瓦解 , 在流民起义的大情况大背景下秦王朝终于消亡 。李斯所在数10年间建立起来的千秋功业 , 也欣欣然在他们的作死手中一下子倒塌了 , 只剩下苍凉万里长城和楚霸王埋下的千万孤魂 。
第三个弟子是汉文帝的师傅太尉张苍 , 这个张苍在历史上并不出名 , 张苍曾经做过汉高祖的官 , 并在后期陪同汉高祖第四子汉文帝刘恒去到代国做了代国国相 , 并在代国期间辅助汉当时的代王刘恒抵御匈奴、发展农业等 , 后来文帝入主天心中宫 , 成为皇帝 , 并拜张苍为御史大夫、太尉后张苍以高龄去世 。文帝对张苍极为看重 , 认为张苍亦师亦父在自己早年生活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予了张苍很高的礼制待遇 , 在其死后厚葬 。
在下认为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就譬如修路 , 孔子是第一个修路的人 , 他只是将路开辟出来 , 路并不是那么的宽那么的平 。他的后继者孟子 , 在孔子原有的基础上对这条路进行了修缮 , 使得这条路既平又宽 , 更加使人易于行走 , 但是这条路上还有一些存在的问题 。这时候就到了荀子了 ,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最后一代大师 , 
他对儒家的这条路进行了一定的修缮 , 但是荀子也走上了另一条不同的道路 , 他将自己的学说之中融入了法家色彩 。并很重的一部分融入了法家学说使得自己的儒学参杂了不一样的成分 , 使得后世的儒家学者对荀子本人的学说进行了很多批评 , 以至于近几千年来孟子的地位一再提高 , 基于孔子同等 , 但荀子的地位一再下降 , 渐渐甚至要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 如果不是因为有《道藏》的收集 , 这本书今天的人也看不到了 。
以后世的评价而言 , 对于孔子和孟子的评价相对比较高 , 但对荀子的评价相对于负面程度非常之重 , 我想很程度上 , 应该是因为荀子教出了两个法家集大成的弟子 , 这样的行为在后世的读者看来是离经叛道的 , 所以他们并不深入的去挖掘荀子思想中儒家的一些新思想 , 新观点 , 新看法 , 反而一味将荀子打为法家学派 , 是为背叛先秦儒家道统的人 , 这样的行为 , 这样的看法是极其不正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