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育儿心理学常识( 二 )


但他也有一个毛病让妈咪挺烦恼,就是他总爱用小手抓饭吃 。你看他用小手抓饭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真好玩,可妈咪却觉得这样既不卫生也不文明,经常去制止他 。
小多多不知是不长记性,还是酷爱这种吃饭的方式,总是改不了 。妈咪挺生气,也挺担心,实在是没辙了,只好采取"武力"解决的方法——打小手板 。
这招倒是挺管用,小多多不再用小手抓饭吃了,可他的胃口却大不如前了 。妈咪只好绞尽脑汁为他做各种有吸引力的美食,可小多多还是挑三拣四不领情 。
这是怎么回事儿呀?妈咪百思不解 。专家透析:其实,妈咪没有必要这样硬性制止孩子抓饭吃 。
抓饭吃对孩子有诸多益处 。要是不恰当地制止,反而带来很多负性作用,挑食便是其中的一种 。
为什么现在挑食的孩子那么多,而过去挑食的孩子少?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的父母不是 。
误区一:婴幼儿时期能力强的孩子长大一定聪明 实际情况: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近年完成的对一群儿童不同时期智商和情商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早期表现与他们长大后各方面的能力,如分析能力、推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微乎其微 。
误区二:婴幼儿得到的外部刺激越多越好 实际情况:现在绝大多数婴幼儿每天接受的外部刺激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在很多家庭中,小宝贝每天接受的感官刺激实际已超过了他们的生理极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信息太纷杂,会让宝宝在采集一个信息的过程被其他信息打断,从而影响对有益信息的采集,影响逻辑思维的发展 。

误区三: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迅速做出回应会纵容孩子 实际情况: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那些孩提时代曾受到殷勤对待和回应的孩子并没有变坏,相反,他们长大后变得更富有独立意识,更善于与人相处和宽待他人;而那些日常要求经常受到父母怠慢甚至被置之不理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变得古板、暴躁和内向,特别是在自我心理解剖方面,他们常表现出犹豫和不安 。。
现代心理学表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
因此,3-6岁的学前儿童是正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所以这一时期关注他们的,让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那麽关 於儿童的不健康心理都有哪些表现呢,接下来一起去了解下 。
1 。多动: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 。
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好动具体来说是喜欢跑动,或爬上爬下,摇椅子转身,离位走动,叫喊或讲话,引逗旁人,小动作不停,如咬铅笔、咬指甲、咬衣角等 。
注意力不集中方面具体来说,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发呆 。自控情绪的能力差方面具体来说,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激怒或冲动 。
情绪不稳,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闹,脾气暴躁,常根据瞬间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2 。
焦虑: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 。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於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 。
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 。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
3 。恐怖和失眠: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 。
儿童对於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於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 。4 。
攻击: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 。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
5 。恶劣的人际关系: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 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
心理健康的孩子乐於与人交往,善於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儿童心理不健康有哪些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