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学交往小知识( 七 )


二、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其他人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 。人际交往以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 。
大学人际关系须注意这四个心理一、面子心理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肯放低姿态,结果争吵起来 。
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 。从心理学角度讲,则是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 。
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是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二、冲动心理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育期,自制能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 。
如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许多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大学生往往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搞糟 。三、宽容心理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无,有利于增进彼此友情,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冲突 。
但在和同学交流遇到意见分歧或对方有错误时,你是措辞生硬,直道其详,还是近取诸譬,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委婉地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另外,培养幽默感也有助于把本来紧张的局面缓和得轻松自如;几句俏皮话能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话中消逝 。
四、封闭心理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 。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情感冲动的强度较弱,外露表现不明显,被人误认为封闭 。
新生进入大学后,都希望有丰富的人际交往,拥有令人感到友善、温暖、和谐的人际关系 。
然而,经过几个月的集体生活,有的同学人际关系和谐,精神振奋,而有的同学人际关系糟糕,心情非常郁闷,影响学习和生活 。从心理咨询和新生的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导致人际关系不良的原因是,有的同学缺乏人际交往的正确认知,有的同学因性格问题,有的同学人际交往经验技巧不足等等 。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不良认知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他人为中心,太在意别人是否满意和高兴;一类是以自己为中心,凡事只从个人利益出发,对他人怀有敌意 。
这两种不良认知都会导致交往发生困难,具体心理 活动表现为: 以他人为中心: 我必须与周围的每一个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如果有一个人对我不好,说明我的人际关系有问题; 应随时思考别人是否有兴趣与我交往; 接受别人的帮助,必须立刻给以回报 。以自己为中心: 人都是自私的不可信任;有些人自私自利,不能与他们来往; 知人知面不知心,言多必失; 别人对我好,是想利用我,占我的便宜 。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至关重要,不良的人格特征或人格缺陷容易给对方以不良的评价、不愉快的感受和不安全感,从而影响人际交往 。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私自利、为人虚伪、不尊重人、报复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苛求别人、过分自卑,骄傲自满、孤独固执等 。
这些人格缺陷严重影响同学们之间的交往 。因此,大学生不断完善人格非常重要 。
对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的能力欠缺也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 。有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体会到,往往想关心别人都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别人却不知从何开口;想协调人际关系却越协调越复杂;想与人为善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而语言生硬 。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人品、修养以及各种心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在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分析大学新生人际交往中易出现的问题和主要原因,诣在增强其心理健康,从而建立和谐、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 。
那么大学新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可遵循以下原则: 一、平等原则 平等就意味着相互尊重 。寻求尊重是人们的一种需要 。
同学间交往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共同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这就规定了彼此应在人格上平等和学习上互助,并且主动了解、关心同学 。苏霍姆林斯曾经指出,不要去挫伤别人心中最敏感的东西----自尊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