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 八年级数学工作总结10篇( 四 )


在校外我们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教研活动的机会 , 特别是听、评公开课这样的机会 。我们还与其他学校保持着教研交流 。我们和武珞路中学、东亭学校、二十五中的数学备课组长建立了联系 , 方便大家有问题一起研究 。特别是在期终复习时 , 我们交流得更加频繁 。
课外还利用同学、朋友的关系经常与潭秋中学、粮道街中学、四十五中、白沙洲中学、张家湾中学的同头数学老师进行讨论交流 , 交换备课资料 。经过交流很容易发现我们的差距 , 从而尽快地弥补我们疏忽的东西;经过交流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 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们备课组的几名成员虽然性格相投 , 但也各有特点 。针对各人强项、办事风格 , 合理地分配工作方可产生最大的合力 。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 , 再分工负责:编题的、上网查询资料的、画图的.、誊写的、打印的各司其责 , 很快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试卷便出炉了 。像这次出期中考试试卷就是我们先集体讨论 , 再由韩慧、杨兰和我各自独立出一套试题 , 由谌非从中挑选、整理出最后的定稿 。这样我们四个人一些好的想法都在这份试卷中体现了 。
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 , 大家也是共同精心准备 , 然后再资源共享 。说到这里想起一件让我很感动的小事 。前段时间我们要学习讨论截一个圆柱体会得到哪些平面图形 。准备了一些圆柱体形状的喝水杯子 , 里面装着部分水 , 水面就可以看作截面 , 来帮助学生理解 。那天我临时改讲家庭作业 。
上课了 , 韩慧见我没拿那些水杯教具 , 急得她以为我忘了拿 , 赶忙送到我班上来了 。那一刻我心中的感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 试想有着这么一群好的伙伴们 , 还有什么工作开展不好呢?
我们也有为了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分歧而争论不让的时候 , 但每当意见统一时大家一定都会会心一笑 , 拍拍肩说“好 , 就这么统一啦 。”我们还打破班级界限 , 面向全年级学生 , 不分彼此 。比如 , 有时侯谌非要留人补差 , 我们会让其他几个班上也需要补差的学生到二班教室去跟着听 。我还记得为了给一个学习严重困难的女生补差 , 我们是轮番上阵讲解 。我们四位成员就像分子一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 群策群力 , 奋发进取 。
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 。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 但时下的学生厌学情绪很浓 , 而且由于他们在小学没有接触过新课标的教材 , 现在风格大变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 , 理解不了 , 甚至有的学生连求利息税、收入所得税或比较几种不同上网费用等这类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 。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 , 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 。
怎样缩小差距 , 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 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这些都成为我们工作的瓶颈 。不过我们相信事在人为 , 没有跨不过的坎 , 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 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 , 一定可以携手走过数学的沼泽 , 到达了一片数学的绿洲 。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 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 , 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 。因此 , 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 ,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 保持开放的心态 , 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 , 学校即研究中心 , 教室即研究室 , 教师即研究者 。
充分利用本校资源 , 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 , 在实践中学习 , 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 ,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 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 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 。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 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只有这样 , 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 , 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