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方法研究,即指教与学的方法研究 。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教学模式研究,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策略、方法的研究 。
(三)手段研究,即研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与教 。包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研究 。
四、校本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 。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
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
1、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并不断总结 。
2、同伴互助:
以学科小组为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 。注重
3、专业引领:
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名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另一方面将专家、教研员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
4、学校为教师开展教研带给硬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图书馆,为教师学习、收集理论资料带给滚动性条件 。
五、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及要求
(一)成立校本教研指导小组 。
组长:武增东(校长)
副组长:尹静(副校长)、赵翠红(教导主任)
成员:刘霞赵会唐爱华李红明(教研组长)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质 。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潜力 。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从先进或发达地区吸取教学智慧,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每学年,至少邀请一位专家来校讲座、讲学,用心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会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
2、继续挖掘自身资源,开展各类讲座 。
3、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运用现代教
育技术进行教育科研的潜力 。
4、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每学年全体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围绕组内学习研究课题书写10000字学习笔记,撰写八篇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并作为教师年度教研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构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从而增强校本教研的时效性,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
(三)改善和完善群众教研制度,提升群众教研的质量 。
1、确保校本教研的时间 。继续坚持每周五下午为群众教研时间 。
2、拓宽校本教研的资料 。采取同伴互助,结合课例开展合作研究办法,将“群众备课”、“群众听课”、“群众讨论”融为一体,逐步改变目前单一的教材研究模式,拓宽群众研究的内涵 。
3、改善校本教研的形式 。采取“多人上一课”与“一课多人上”等课例研究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研组、备课组群众的作用,逐步改变唱“独角戏”的汇报课或公开课或课题研究课,让教师始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善教学行为 。
4、继续开展好每两周一次群众备课讲课活动,各备课组要将单元群众备课与组内课题研究、学校教研组举行的群众研讨等活动有机结合,把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有机融合,要记录好活动过程,相关材料要保管好 。
(四)加强校本教研的宏观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指导潜力 。
实行小组专题制度 。每学期(或每月)各备课组在遵循学校、教研组制定的课题基础上,根据组内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开展小组专题教学活动 。围绕专题全组查找资料,制定方法策略,共同研究,人人做课,相互观摩,随时研讨反思总结,构成一种人人参与,相互交流的研究氛围 。
(五)、加强教研组管理,发挥教研组职能
加强对各教研组工作的指导与督促,促进教研组活动资料和方法的更新 。结合学校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对教研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努力转变教研组活动流于形式、资料单调的局面,促进教研组教研活动正常有序,研究务实创新,提升教研组工作的质量,发挥教研组效能 。开学初,教导处组织教研组制定学期教研计划与具体工作安排,学期中确保活动按时按计划有序高效进行,并做好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学期末开展好教研活动总结 。
推荐阅读
- 幼儿园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学校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 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学校教研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2022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2022教学教研工作计划8篇
- 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及方案 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模板
- 小学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学校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 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总结 小学校运会开展工作总结
- 小学教研工作计划2022秋季 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 小学教研工作计划及工作安排 关于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小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2022年幼儿园秋季学期园务工作计划 幼儿园秋季学期园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