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责国富 。出自( 少年中国说 ) 。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
3、庄子,名( 周 ),( 道 )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老子 )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 )并称为(老庄 ) 。
4、在古代史料中,人们把茶称为( 蔎 )、( 茗 )、( 荈 )等 。陆羽在(茶经 )一书中首次把茶的众多称呼统一为“茶” 。
5、中国剪纸艺术是铁器工具和( 造纸术 )发明之后的产物,形成于(汉魏时代 ) 。在技法方面,剪纸主要分为(阳刻法 )、( 阴刻法 )、(阴阳混刻法 ) 。
1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 。
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竹书记年》),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 。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 。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
《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 。另有书记“颛顼(zhuān xū)乘龙至四海”、“帝喾(kù)春夏乘龙” 。
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jiāo)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qiú),无角的叫螭(chī)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
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 。其实,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 。
“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简单来说,“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的共生关系,就是我们的身体由血、肉、骨头等构成的一个整体,是1+1大于2的关系;“同而不和”是简单的相加关系,水加上水还是水,1+1还是1,没有提高和促进的因素在里面 。
4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是独立发展的哲学类型之一 。与其他类型的哲学相比,有如下特点:①封建时代的哲学有比较充分的发展 。
中国哲学始于先秦,历史悠久,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哲学相比,属于少数达到较高水平的哲学形态之一 。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秩序相对稳定,故中国哲学在殷周哲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形成了历史久远,具有较高形态的封建社会的哲学 。
而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哲学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只是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哲学遂逐渐发展 。②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主要同经学相结合,而不是同神学相结合 。
在中国封建社会,宗教神学虽比较活跃,但未能占据统治地位 。中国哲学一直以儒学为正统,儒学虽因袭了传统的天命观念,但着眼于现实社会,不注重彼岸世界;强调道德教育而非宗教说教 。
一些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思想家以“正统”自居,批判宗教神学观点 。而在西方,中世纪时神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唯物主义思想只能披上宗教外衣或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存在 。
③中国传统哲学与伦理学联系密切,本体论、认识论同道德论相互渗透,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等诸家都以天道观为其伦理学说的理论依据 。
秦汉以后儒学被奉为正统,无论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还是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的主张,都是通过各自的本体论为儒家的纲常伦理作出论证 。在宋明理学中,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德论的结合更为显著 。
张载以气为万物本原,宣扬“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仁爱精神,二程和朱熹以理为本体,强调天理即是人伦的最高原则 。在中国哲学中,认识论也往往和道德认识、道德修养相联系 。
推荐阅读
- 文化常识突破练学科网 文化常识突破
- 关于考研的基本常识 直销基本常识
- 寻梦环游记票房 寻梦环游记票房中国
- 中国的世界一线城市有哪些 世界一线城市有哪些?
- 2019菲律宾免签证条件
- 药品常识科普 常识科普
- 张衡传文化常识整理 张衡传文化常识
- 文学常识及答案高中 文学常识及答案
- 土耳其对中国是否免签证
- 烘焙知识小常识 烘焙小常识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