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问答题( 五 )


8 。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人称之为书圣 。
问答题
1.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生前的言行编成的语录体散文集.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特点: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言简意明,喻意深切,循循善诱.
2.中华传统文化:天干地支纪年法 封建礼教, 封建文化,古代的诸子百家,古代文化典籍,古代诗歌散文集,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古代历法.
3.中国的英文意思是China.中国的陶瓷在欧洲一些国家很受欢迎,所以他们常用china代指中国的陶瓷.
4.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长城是中国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像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学无一不是为完善道德、人格、社会而提出的理论观点 。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现代社会文明呼唤人的素质的提高 。
实践经验表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就其精神实质而言,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就是民族素质的现代化 。一个民族如果缺乏以人的理想、道德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
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 。而民族素质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人的现代化,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医乃仁术”,中医教育素以人文和科学教育并重著称 。
中医教育曾造就了有很高人文修养的科学大师,如李时珍的成就其实是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成就,是人文科学给他启示了方向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培养学生在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
尤其是儒学文化,其本身就是以伦理价值和道德价值为中心的,因而人们又称之为伦理文化和德治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受到海外文化界人士的极大关注,他们所看重的就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突出的人文精神 。
知识层面的拓展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创造力从哪里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创造性思维往往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产生 。
中医学的理论本来就与中国古典哲学同属于一个体系 。像沈括作为一个“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式的人物,他同时又是一个多才的文学家 。
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在注重道德素质的同时又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
爱因斯坦曾明确指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通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显然哲学就可以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兵家、阴阳家、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都是不同的哲学体系,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张岱年教授也曾说“哲学是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在文化整体中起主导作用的” 。
“文化的演变与哲学思想的演变有密切的联系,想了解中国文化,必须了解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中医科学的研究意义尤为重大 。
传统文化与中医学有特殊的历史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学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渗透和表现于中医学,还直接参与了有关概念、范畴乃至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 。中医理论的许多概念和原理都是古代哲学的直接应用 。
它用哲学的“阴阳”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传统文化有关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知识也被引进到中医学的“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学说中 。
事实上,传统中医教育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典范 。传统中医教育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等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所以有人断言“孔子仁学造就了古代名医” 。
既然如此,传统文化在塑造当代名医方面必然有其特殊的功用,这是值得现代中医教育认真挖掘的内容 。惟有继承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是最好的继承 。
要继承和发展古老的中医学,就必须好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上重建起传统文化的框架 。思维模式的转变科学思想是具有一个内在规律的系统,思想的发展必然形成一定的逻辑构架,同时也构建起一定的观念体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