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整理!新生儿护理知识大搜集( 四 )


婴儿的皮肤非常娇嫩 , 容易出现红疹 。 出疹的原主要因与局部过热、不透气有关 。 母乳喂养时婴儿脸部与母亲乳房紧密接触 , 喂养后就容易出现热疹 。 喂养后用柔软的纸巾或毛巾擦拭婴儿脸部 , 可减少红疹出现
湿疹又称为特异性皮炎 , 其表面粗糙 , 基底发红 , 伴有脱屑和渗出 。 主要由过敏所致 。 小婴儿湿疹多由于食物过敏 , 特别是牛奶蛋白过敏所致 。 使用外用药物只能 暂时缓解湿疹的皮肤表现 , 不是治疗湿疹的关键 。 去除过敏原才是关键 。 但是 , 诸位朋友必须注意 , 不是婴儿身上的任何红疹都是湿疹 。
治疗 严重尿布疹的最好方法是烤灯 , 保持局部持续干燥 。 每次排便后用清水冲洗臀部 , 尽量不用纸巾或软布去擦 , 然后持续烤灯 。 烤灯时要注意:1、家长用手去试婴 儿臀部的皮肤 , 不要使局部温度过热;2、局部不要涂含油的液体 , 以免油吸热造成局部烫伤;3、烤灯停止期间可涂治疗尿布疹的药膏 。
包括新生儿在内的1岁以内婴儿由于颈部相对短 , 颈部皮肤特别容易出红疹、溃烂、脱皮 , 局部有异位 , 甚至感染 。 局部使用痱子粉、润肤露、抗生素药膏都会有一定 效果 , 但都不理想 。 保护颈部干燥是非常快速有效之法 。 比如:鼓励孩子清醒时扒着、用吹风机弱档热风吹颈部皮肤、在颈部夹上干燥柔软的纱布等 。
【体温】
对新生儿来说 , 体温不超过37.5度都是正常 。 由于新生儿包括大脑在内的脏器功能不成熟 , 自身控制体温能力有限 , 稍裹多些 , 体温会升高 , 又是可达38度 。 建议给新生儿包裹不要过厚 。
【肠绞痛】
生后3周至满4-6个月内的婴儿最常见婴儿肠绞痛 。 主要是胃肠发育不成熟 , 配方粉喂养儿更多见 。 表现肠胀气、易哭闹、睡眠不安、易打嗝/吐奶、排便费劲 但大便不干、喜抱/趴着但不喜平卧、排气多但生长正常 。 与惊吓、缺钙等无关 。 有效治疗方法: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多趴着;西甲硅油口服 。
6个月内婴儿不明原因哭闹 , 特别是定时哭闹 , 应首先考虑婴儿肠绞痛 。 此间 , 进食正常 , 往往因哭闹引起家长错误认识为频繁饥饿致使喂养频繁 , 出现生长正常 , 常超重 。 这种现象为生长问题 , 西甲硅油、益生菌有明显缓解作用 , “等待”是必须的 。
如果因对婴儿肠绞痛认识不足 , 已经出现喂养过频引起的生长过快 , 可通过让婴儿俯卧、顺时针按摩腹部、口服西甲硅油等方法 , 减缓婴儿剧烈哭闹的机会 , 以减 少喂养次数 。 再有 , 鼓励孩子多趴着 , 即可减少腹痛机会和减轻腹痛程度 , 也可增加婴儿运动量 , 还可利于全身肌肉协调性 , 促进大脑发育 。 在大人看护下 , 即使不 足3个月的婴儿也可趴着睡觉 。
白天需要频繁喂养 , 可能与肠绞痛有关 。 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趴着 , 这样既利于婴儿排气 , 也利于缓解腹痛 。 频繁喂养就有可能造成大便偏稀和泡沫多 。 这应与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受无关 。
对4-6个月以内的婴儿 , 包括新生儿在内 , 出现睡眠不安 , 阵发哭闹 , 频繁"饥饿"等现象 , 应考虑婴儿肠绞痛 。 原因与胃肠发育不成熟有关 , 其中对牛奶不耐 受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 多趴着可缓解腹痛 , 西甲硅油和益生菌也可部分缓解腹痛 。 对于配方粉喂养的婴儿换成部分水解配方会有较好的效果 。
【排便】
只要生长正常 , 排便次数和性状无需关注 。 若生长缓慢 , 即使排便正常 , 也须寻找原因 , 及时调整 。 关注结果而不是过程 。
新生儿胃肠发育尚不成熟 , 易出现边吃边拉的现象 , 且大便偏稀 , 其中有不消化的颗粒 , 俗称"奶瓣" 。 是否有问题 , 应考虑:1、大便中是否带血;2、婴儿体 重增长受阻或掉体重 。 若无以上问题 , 不必担心 , 也没有必要依赖药物 。 若有上述问题 , 医生会帮助排除过敏、乳糖不耐受等原因 有些婴儿 ,  即使母乳喂养儿 , 排便间隔可达数天 , 但大便不干 。 这种情况不是便秘 , 而是“攒肚” 。 只要排便间隔时间长 , 不影响进食 , 生长正常 , 无其它不适 , 家长 不要紧张 。 不是每个婴儿都会每日排便一次 , 但随着辅食添加 , 特别是添加青菜(富含纤维素食品)后 , 排便逐渐规律 , 多为一天1次 。 "攒肚"初期 , 家长比较紧 张 。 可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 , 甚至可用浸满油的棉签刺激肛门 。 确定大便不干后 , 就只需等待婴儿按照自行规律排便了 , 可数天一次排便 。 对大便干结 , 才需服益生 菌+纤维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