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生活中想起产品是有固定的顺序的,只有当他身处某种情景下时,他才会产生需求,进而想到需求的解决方案,也即是我们的产品功能,最后才是想起品牌 。
比如上班途中,错过了公交车,为了不迟到拿到这个月的全勤奖,于是我想到了打车,继而打开了滴滴 。
下班途中肚子饿了,想吃点东西先垫一下,但是又不想吃太饱,因为还要回家吃饭,为了解决饥饿问题,于是我想到了士力架 。
情景——需求——功能——产品
为了顺应消费者的思考顺序,方便消费者联想,我们的营销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顺序 。 将情景、需求或功能与品牌名绑定 。 如:
-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 装房子,找家具,就上赶集网!

文章插图
士力架广告
而消费者的联想路径越短,就能越快想到你的产品,不然等他具体细化到功能时,可能已经想到好多别的选择了 。 因此聪明的营销人常常将产品和场景进行捆绑,让受众产生记忆锚点 。
比如:
- 每当使用手机快没电的时候,想起的是“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 当挤地铁时看到旁边的人满头头屑,会想起“持久去屑保护100%信心”;
- 过年考虑什么礼的时候就会想起“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 ’
并且,对使用场景的描述,也变相的提醒了受众,你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它/需要它,给你创造买我的理由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想要推销一件产品,要先谈场景的原因 。
三、如何模拟/构建场景?在影视剧中,我们通过画面和声音来呈现场景,但是在互联网中,由于条件限制,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文字来模拟场景 。
这就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怎么用文字模拟场景,才能让人有代入感?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把线下影视剧本中的场景元素一样不差的照搬到线上来,非要写满4W1H,用很多内容去描述场景中的画面细节 。
这样不一定错,但是常常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篇幅太长了 。
互联网民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耐心,三两句没能让他有感觉,他很可能就跳出了,再想把注意力吸引回来可就不容易了 。
比如这个榨汁机的营销文案:
这段话画面感是绝对有了,但是代入感则很难说,有多少人起床后会去剥菲律宾帝王香蕉?
读到这里就已经从场景里跳出了,你记得自己的香蕉是菲律宾产的还是海南产的吗?第一段文案的场景还不如第二段的下楼买豆浆油条让人有代入感 。
其实明白了场景的作用以及情节性记忆的原理 。 我们就应该意识到,互联网中的场景作用主要是为了让消费者产生联想和代入 。
因此,场景的选择格外重要,它一定是高频出现的,最容易产生情绪的场景 。
高频的场景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可以是坐地铁、做饭、陪孩子,就不要出现什么晚会、结婚这种低频场景(垂直类贵商品可以考虑),场景越普通消费者可能接触的几率就越大,记住产品信息的机会就更大 。
甚至,它不一定非要像影视脚本一样,去描绘谁(Who)在何时(When)、何地(Where)、做什么(What),如何做(How)等这些元素 。
只要能让消费者产生画面或情节性记忆的联想,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情节,甚至是台词都有可能让消费者瞬间进入状态 。
比如这句话:
“对不起,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
你会瞬间联想到很多画面,脑补很多情节,因为这句话生活中、影视剧中太常见了,你的大脑中存储了太多相关的情节 。
还有很多大学生找工作会听到的这段对话:
“你对我们公司,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没有了…”
“面试结果我们一般会在三个工作日内通知…”
我们有时候描绘很多无用的场景细节,无非是想广撒网,希望某一个细节打中消费者,
但是如果篇幅太长,消费者读到前面的场景细节,还没有产生代入感,那么跳出也是迟早的事 。
所以,场景是什么不重要,它可以是任何元素,重要的是它能否唤起消费者的记忆,它就像是一个信物,让人看到、听到,就能产生联想,然后:
让遇到过相同情况的消费者有代入感,“对对对,我就是这样的”,让他觉得与自己相关 。 让不知道我为什么需要它的消费者,发现原来这些情况下我会用到它,给他一个购买的理由 。
推荐阅读
- 香肠派对高手进阶攻略-高手进阶技巧分享图文攻略666
- 揭秘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密码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 分享经典营销的17个案例 经典营销的案例有哪些?
- 分享经典网络营销的7个案例 经典网络营销的案例有哪些?
- 分享互联网成功的10个案例 互联网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 分享知识营销的7大作用 知识营销的作用有哪些?
- 2020最新密钥key_windows10企业版/专业版激活码秘钥分享 - 您需要了解的
- Win10自由天空专业版系统记事本在哪里win10怎么打开记事本 - 出神入化
- sd卡格式化软件应对攻略收获很多的
- 最强蜗牛中秋礼包码是什么-中秋礼包码分享让您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