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分为4个部分 如何打造社区产品?( 二 )


1. 文化首先 , 用户为什么会使用这个产品 , 会愿意留在这个社区 , 前提当然是认同社区的文化和价值 。
其次 , 社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谈 , 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群体组织单位 。 当个人进入群体之后 , 理性、独立、客观等个人意识会逐步地被弱化 , 藏在群体之中 , 无意识的情况之下 , 群体意识会逐渐占据着心智上的主导地位 , 这种群体意识即社区意识 。 群体意识可以给社区带来更强的凝聚力、更强的归属感等积极意义 , 也可能使社区陷入混论、盲目和无序 , 因此需要通过社区文化来引导和管理社区意识 。
由此可见 , 文化对于社区来说是多么重要 。 所以要想打造一个好的社区 , 必须先要有一个好的且强有力的文化作支撑 。
1)让团队来建立强有力的社区明文化
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 明文化这就是摆在台面上的 , 社区所倡导的文化和氛围 。 通常大家都认为明文化是由社区运营人员通过白纸黑字的形式来制定一套符合社区文化的行为规范而建立起来的 , 例如什么社区公告、圈子规范等 。 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 包括UI风格、活动专题、推荐机制等等都是在想用户传递社区的文化、价值和底线 , 明文化是由团队的每个人一同打造的 。
明文化就如同社区里的法律一般 , 所有社区成员的言行举止都要受到明文化的约束 , 不遵守甚至使违规就会收到惩罚 , 它确保了社区机制的正常运行 。
2)让用户来养成社区的暗文化
如果说明文化是社区的法律 , 那么暗文化就是社区的道德 。 它是没有强制约束的 , 是社区群体意识下自主形成的产物 , 同时它也是一个社区是否充满活力的象征 , 也正是它的存在将社区成员和网络路人彻底隔绝开来 。
互联网上古时期D吧的屌丝文化、或者是最近几年兴起的B站的弹幕文化等等这些都是暗文化的代表 , 当然暗文化最直白最浅显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社区黑话 , 什么一星护体、什么刚下飞机、什么下次一定之类的 , 懂得就是社区人 , 不懂就是社会人 。
所以成功的社区 , 光有明文化是不够的 , 还需要重视暗文化的养成 。 但是暗文化不像是明文化那样可以在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 , 而是需要运营小伙伴持续地经营 , 通过头部用户去示范去引导去带动 , 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建立起来 。
2. 角色角色的内核实际上就是社区的用户 , 是社区组织下最小的有机单位 。 在群体意识和社区文化的作用下 , 用户会无意识地陷入角色化 , 而社区角色化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用户之间自主地产生协同分工 , 来维持社区的正常运作和活力 。
一个成熟的社区里不可能只有一种角色 , 角色越多恰恰是证明社区分工越为成熟 。
1)为生产者提供工具 , 为消费者提供内容
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其实是一个社区众多角色中抽象出来最简单的两个角色 。
顾名思义 , 内容生产者就是在社区里生产内容的用户 , 他们通过生产内容进行自我展示 , 得到其他用户的反馈 , 获得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 甚至可以获得实质的收益;
而内容消费者则是大多数普通用户 , 通过消费社区里的内容 , 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 获取价值 。 当然两者之间可不是一分为二的绝对划分 , 会有一定的重合 , 正是两者之间的互动 , 使得社区焕发出活力 。
不论是内容生产者还是内容消费者 , 社区应该把用户当作白痴去看待 。
对于内容生产者 , 要要尽可能降低他们内容生产的门槛 , 提供便利的内容创作的工具 , 让他们可以更加快捷地进行内容创作;
对于内容消费者 , 首先通过算法推荐或者社交推荐 , 将感兴趣的内容展示给他们 , 其次是通过内容的整合和分发 , 保证他们内容消费的连贯性 , 最后就是要注重他们内容消费的体验 。
2)注重KOL , 更要注重KOC
【一共分为4个部分 如何打造社区产品?】决定一个社区能够走多快的是它的KOL , 但决定一个社区能走多远的是它的KOC 。
对于任何社区来说 , KOL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 尤其是在社区的启动阶段 , KOL可以在短期内为社区带来一大批忠实的流量 , 即便是社区的成熟期 , KOL也可以稳定住社区流量的基本盘 。
但是太过于依赖KOL , 很容易造成社区被KOL所裹挟的局面 , 包括我自己负责的产品里也有前车之鉴 。 社区与KOL的两方博弈最终受伤的还是社区 , 而KOC这些腰部用户却是一股第三力量 , 有助于打破这种“零和博弈”的局面 。 KOC对于社区来说 , 首先它的基数大 , 其次它的潜力大 , 最关键的是在于社区的博弈中 , KOC属于一种弱势 , 欠搭把手的状态 , 社区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