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按时辰八字起名字( 三 )


4、禁忌多音字
我国的姓氏大多属于单音节文字 。还有个别姓氏属于多音字 , 比如“乐” 。这种姓氏显然会造成交流上的麻烦 。如果复音姓无可奈何是事实 , 那么名字的写法完全可以避免这种麻烦 。山东某地 , 有个学生叫乐乐 , 老师上课不知道怎么叫他 。老师被这个名字难住了 。这个名字的三个字是多音字 , 但是有八个读音 。读者有兴趣可以自己整理 。
好像这个学生家长就是想刁难整个社会 。一个名字有八个发音 。如何在社交场合使用?最后别人想叫也不敢叫 , 怕叫错了被嘲笑 , 自己吃亏 。别人不能叫 , 不要叫 , 可以避免 。如果一个人的名字不被别人叫 , 不被别人用 , 那它还有什么价值?
所以多音字要尽量避免 。如果要用的话 , 最好用变位的方式标注发音 。比如:崔乐天和孟 。前者读乐以“天”解“乐” , 后者读乐以“章”解“乐” 。最后一条告诉你应该读什么有意义的书 。
汉语中多音字相当多 , 常用的只有一个音 。这样的多音字 , 命名时不用担心误读 。
5.避免读“嘴周围”这个词
有时你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命名 。比如:丁丁、方方、欣欣等 。如果不是重名 , 名和姓的发音方法要隔一定距离 , 否则不容易读 , 达不到效果 。有些名字很难读 , 做不好会读错 , 会被误解 。原因是名字太拗口 , 几乎成了绕口令 , 比如沈吉吉、易、周晓超、耿、、张昌尚、胡楚夫、陈云林、傅等 。这些名字有的用两个首字母 , 如雅仪、蒋佳等 。有的用两个同音字 , 如吉吉、夏亚、肖超、胡夫、李志等 。前者是双音 , 后者是叠韵 。有些词是同韵的 , 如张昌尚、胡楚夫、陈云林、傅等 。所谓“口周围”字 , 主要是指双音词、叠字、同音字 。因为声母相同 , 连续发音费力;同韵的单词很难发音;所以双声韵是“绕口”的主要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说 , 避免用“满嘴”字命名 , 主要是指不用复音词和押韵词命名 。如果你掌握了这个规律 , 那就简单多了 。
符合音美标准的名字 , 名字和姓氏要有不同组的声母和不同类型的韵母 。例如:彭涛、冯契、娄芸、齐飞、俞生、万虹等 。这些名字 , 因为名字和姓氏的读音不同 , 都变了音 , 读起来很顺口 , 也很悦耳 。
6.避免阅读不雅的同音字 。
有些人的名字表面上很优雅 , 但由于听起来与其他不雅词语相同或相似 , 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调侃和戏谑 , 成为人们的戏谑谈资 , 产生某种滑稽的喜剧效果 。这些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中的一些成语 , 一类是贬义词 。比如:龚(公安局)、蔡导(菜刀)、卢辉(炉灰)、和尚(和尚)、桃花运(桃花)、李宗同(李院长)、(糖球)、包(爆米花)等 。
【怎么按时辰八字起名字】以上谐音使名字显得不够严肃 , 不够庄重 , 容易在公共场合给人以笑柄 。其他名字容易被误解为贬义词 , 比如白彦良(白眼狼)、胡丽菁(狐仙)、沈静冰(神经病) 。
这种同音字往往成为别称 。父母在起名字的时候 , 如果不小心 , 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到那时 , 后悔就来不及了 。
7、禁忌过于时髦的词语 。
在历史的任何阶段 , 总会涌现出一些极其时髦的词汇 。起名时如果追这样的词 , 难免让人觉得父母文化素质差 , 朴实俗气 , 这样的名字容易重复 。50年代的《建国大业》 , 70年代的《卫东》 , 可以说遍布全国 。李建国、马建国、陈建国、王卫东、刘卫东、赵卫东...可谓千人千面 。由于政治狂热的蔓延 , 在名字中融入政治色彩曾经是最时髦的事情 。诚然 , 名字确实需要色彩来点缀 , 但名字的色彩需要丰富多彩 。大家追时髦的话太没意思了 。这不禁让人深思 。虽然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 , 讲究“忠”“孝”之类的词语 , 但是如果排除范文的话 , “忠”“孝”之类的词语是不会经常使用的 。这说明古人取名时不爱赶时髦 。历代儒家大师 , 那些拼了命给人灌输“忠、孝、仁、义”的大儒 , 哪个名字里有“忠”、“孝”之类的词?孔子一生讲仁 , 却给儿子取名鲤鱼 , 一种鱼 。追求政治上的时髦词汇只是政治幼稚和肤浅的表现 。这是追逐时尚的极致 。

推荐阅读